飛絲入目證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i sī rù mù zhèng

2 英文參考

invaded ophthalmic swell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飛絲入目證爲病證名,出自《證治準繩·雜病[1]。又名天絲打眼[1]。“謂風颺遊絲,偶然觸入目中而作痛也”(《張氏醫通》卷八)[1]。症見眼痛赤澀,腫脹難睜,目熱羞明鼻流清涕等,治宜及時取出遊絲。

參見物偶入睛證物偶入睛證爲病證名,出自《證治準繩·雜病[2]。又名異物入目[2]。指塵沙、穀殼、麥芒、飛蟲 、遊絲或金屬玻璃竹木之細碎屑等異物飛濺、碰撞入眼。按損傷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引起證名有輕重之別,常有沙澀刺痛羞明流淚白睛紅赤黑睛損傷,甚者異物可彈射入眼珠[2]異物入目後,嚴禁揉擦或以不潔之物挑撥[2]。異物表淺者,沖洗或輕輕拭出;深陷牢固者,應及時無菌手術取出,術後酌情配合藥物治療[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0.

治療飛絲入目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