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癰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ěr gēn yōng

2 英文參考

mastoidea carbunc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cute lymphadenitis below the ea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耳根癰爲病名[1]。見《瘡瘍經驗全書》卷二。多由肝胃毒火上衝所致[1]。症見耳根腫痛、色紅或寒熱間作[1]。治宜解毒消腫[1]。用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等加減[1]。《瘍醫大全》卷十三:“耳根熱脹痛,初起俱宜梔子清肝湯加味逍遙散;如內膿已成,用四妙湯黃芪白芷丹皮;已潰出膿者,用八珍湯川芎加銀花,膿盡換用地黃湯麥冬牛膝自愈。”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