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苔

望診 舌診 中醫學 舌象 舌質 舌形 中醫診斷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ì tú tái

2 註解

地圖苔舌象[1]舌診剝苔的一種,又稱地圖舌[1]舌苔不規則地大片脫落而暴露舌質,與未剝之邊緣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圖,故名[1]。多見於氣虛痰溼或脾虛蟲積者,治療宜在益氣健脾的基礎上化溼祛痰,或驅蟲消積[1]

參見剝苔剝苔舌苔剝落,長期剝蝕如地圖狀,多屬蟲積[2]。若在熱性病中,舌苔於一二日內全部消失,舌光絳,或如鏡面,多是正不勝邪,肝腎真陰虧損而邪氣內陷的重證[2]。《辨舌指南》:“舌苔忽剝蝕而糙幹爲陰虛,剝蝕邊仍有膩苔痰溼。”陰虛者宜滋養肝腎痰溼所致當化溼祛痰蟲積者宜驅蟲消積[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6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