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虛氣怯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學 中醫基礎理論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ǎn xū qì qiè

2 英文參考

insufficiency of gallbladder qi causing timidit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膽虛氣怯膽氣不足[1] 。指膽氣虛弱,決斷不能,易驚多慮,心神不寧的病理變化[2] 。病後氣虛內臟功能失調所致[3] 。症見虛煩不眠,易驚恐心悸口苦多疑慮,常嘆息[3]。《諸病源候論·五臟六腑病諸候》:“膽氣不足,其氣上溢而口苦,善太息,嘔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將捕之。”治療常以溫膽安神法,氣虛者宜結合補氣[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8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7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