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訓練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ù xíng xùn liàn

2 英文參考

ambulation exercise

ambulation training

walking exercise

walking training

3 操作名稱

步行訓練

4 適應

步行訓練適用於:

1.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如腦外傷腦卒中引起的偏癱截癱小腦疾患、腦癱等)影響行走功能患者

2.骨骼運動系統的病變或損傷(如截肢後安裝假肢下肢關節置換術後等)影響行走功能患者

5 禁忌

1.站立平衡功能障礙者。

2.下肢骨折未癒合者。

3.各種原因所致的關節不穩。

6 準備

1.物品準備  起立牀、平行槓、助行器、柺杖、手杖、輪椅等。

2.向患者說明治療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7 方法

7.1 1.步行前的訓練

(1)肌力訓練患者因病長期臥牀,致使身體軟弱無力,因此,在下牀活動接受行走訓練之前,首先要對上肢、軀幹、下肢的肌肉力量及關節活動範圍進行評定,在此基礎上,方可進行肌力訓練。對於需要藉助於助行器或柺杖行走的患者,應重點訓練上肢伸展肘、腕關節的肌羣和使肩部產生向下運動的肌羣,下肢髖關節伸展肌羣、外展肌羣和膝關節伸展肌羣。若患者下肢截肢,則可指導其進行殘端肌羣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訓練。

(2)起立牀訓練:對於長期臥牀脊髓損傷患者,爲預防體位低血壓症狀頭暈噁心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出冷汗、心動過速變弱等),可利用起立牀漸漸傾斜直至調整到直立方法使患者達到站立狀態。只有在患者能夠耐受身體直立時,纔可以考慮開始行走訓練。起立牀訓練中,治療師應經常測量患者脈搏,如脈搏加快,提示患者目前的傾斜角度不適。

(3)平行槓內訓練:行走訓練自平行槓內訓練開始。由於平行槓結構穩固,扶手的高度和平行槓的寬窄度均可調整,給患者一種安全感,因此很適於患者進行站立訓練、平衡訓練及負重訓練等。

站立訓練以每次10~20min開始,依患者體能狀況改善而逐漸延長訓練時間。

平衡訓練可使患者通過學習重新找回身體保持穩定的重心位置。當患者下肢關節骨骼足以承受身體的重量時,即可準備負重訓練。

負重是肢體承受身體的重量而受力的狀態,負重程度分爲:零負重(患肢不承受任何身體的重量,呈完全不受力狀態);部分負重(患肢僅承受身體部分的重量,呈部分受力狀態,通常遵醫囑,確定體重的百分比加諸於患肢);全負重(肢體能完全承受身體全部的力量,此爲行走訓練必備的功能狀態)。治療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程度的負重訓練。

在平行槓內進行步行訓練時,其一端放置一面矯正鏡,使患者能夠看到自己的姿勢、步態以便及時矯正

7.2 2.步行訓練

(1)使用助行器步行訓練助行器是一種四腳、框架式的鋁製行走自助具助行器可移動、攜帶,宜在醫院和家中使用。助行器適用於輔助患者初期的行走訓練,爲患者使用柺杖或手杖作準備;也適用於下肢無力但無雙下肢癱瘓者、一側偏癱或截肢患者;對於行動遲緩老年人或有平衡問題的患者助行器可作爲永久性的依靠。助行器僅適宜在平地使用。

助行器輔助行走的操作方法患者用雙手分別握住助行器兩側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動20~30cm後,邁出健側下肢,再移動患側下肢跟進,如此反覆前進

(2)拄拐步行訓練:柺杖、手杖的結構、種類和適應證參見第五章有關內容。

①使用柺杖的步行訓練

A.交替拖地步行:將左拐向前方伸出,再伸右拐,雙足同時拖地向前移動至拐腳附近。

B.同時拖地步行:雙柺同時向前方伸出,兩腳拖地移動至拐腳附近。

C.擺至步:雙側柺杖同時向前方伸出,患者體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撐力使雙足離地,下肢同時擺動,雙足在拐腳附近着地。

此種步行方式特點是移動速度較快,且可減少腰部及髖部肌羣的用力;適用於雙下肢完全癱瘓而使下肢無法交替移動的患者

D.擺過步:雙側拐同時向前方伸出,患者支撐把手,使身體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撐力使雙足離地,下肢向前擺動,雙足在柺杖着地點前方的位置着地。開始訓練時容易出現膝關節屈曲,軀幹前屈而跌倒,應加強保護。

此種步行方式是拄拐步行中最快速的移動方式;適用於路面寬闊,行人較少的場合,也適用於雙下肢完全癱瘓上肢肌力強壯的患者

E.四點步行:每次僅移動一個點,始終保持四個點在地面,即左拐→右足→右拐→左足,如此反覆進行。步行環境與擺至步相同,

此種步行方式是一種穩定性好、安全而緩慢的步行方式;適用於骨盆上提肌肌力較好的雙下肢運動障礙者;老人或下肢無力者。

F.兩點步行:一側柺杖與對側足同時伸出爲第一着地點,然後另一側柺杖與相對的另一側足再向前伸出作爲第二着地點。步行環境與擺過步相同。

此步行方式與正常步態基本接近、步行速度較快;適用於一側下肢疼痛需要藉助於柺杖減輕其負重,以減少疼痛刺激;或是在掌握四點步行後練習

G.三點步行:患側下肢和雙柺同時伸出,雙柺先落地,健側待三個點支撐後再向前邁出。

此種步行方式是一種快速移動、穩定性良好的步態;適用於一側下肢功能正常,能夠負重,另一側不能負重的患者,如一側下肢骨折小兒麻痹後一側下肢麻痹患者

②使用手杖的步行訓練

A.手杖三點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時先伸出手杖,再邁患側足,最後邁健側足的步行方式爲三點步行。此種步行方式因邁健側足時有手杖和患足兩點起支撐作用,因此穩定性較好,除一些下肢運動障礙患者常採用外,大部分偏癱患者習慣採用此種步態。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練習時按健側足邁步大小,又可分爲後型,並列型和前型3種。

B.手杖二點步行:手杖和患足同時伸出並支撐體重,再邁出健足。手杖與患足做爲一點,健側足做爲一點,交替支撐體重,稱爲兩點步行。此種步行速度快,有較好的實用價值,當患者具有一定的平衡功能或是較好地掌握三點步行後,可進行兩點步行練習

7.3 3.驅動輪椅訓練

輪椅對於步行功能喪失者來說是一種重要的代步工具,使他們藉助輪椅仍然能夠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及娛樂活動,真正地參與社會。輪椅有依靠人力驅動的普通輪椅、依靠電力驅動的電動輪椅以及專爲殘疾運動員設計的競技用輪椅。普通輪椅的使用訓練主要包括平地前進驅動訓練、方向轉換和旋轉訓練、抬前輪訓練。

8 注意事項

1.注意安全。行走訓練時,要提供安全、無障礙的環境(如防滑地板等)及減少不必要的困擾;衣着長度不可及地,以防絆倒;穿着合適的鞋及襪,鞋帶須繫緊,不可赤足練習行走。

2.需要藉助於輔助具行走時,要選擇適當的行走輔助具和行走步態。

3.爲患者具體選擇高度和長度適合的助行架、柺杖或手杖。

4.如使用柺杖,囑患者不可將雙腋架在柺杖的腋墊上,應使腋前下胸側壁抵在腋墊上,通過手握把手,用於支撐負重,以防臂叢神經麻痹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