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V

病毒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中文名稱

麻疹病毒

2 英文名稱

Measles virus (Edmonston virus);MeV

3 分類類型

5 GeneBank編號

[Z66517, K01711, X16565, Y09629]

6 關於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發疹性呼吸道傳染病。它的特點是傳染性強,人羣普遍易感,發病多以小兒爲主。孕婦患麻疹後可引起早產及自發性流產,並可增加胎兒的危險性。臨牀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頰黏膜出現麻疹黏膜斑(又稱柯氏斑)及全身丘斑疹爲主要特徵,常併發中耳炎支氣管炎、腦炎等。人類是麻疹病毒的貯存宿主麻疹病毒只能自然感染人和一些類人猿。

麻疹在歷史上曾經是嚴重威脅兒童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傳染病,被認爲是“人人必得”。中國對麻疹的記載始於307年,國外關麻疹的最早記載是公元9世紀。阿拉伯醫學家當時認爲麻疹是一種輕型天花,至1675年才認識到是一種獨立的疾病。1864年對法羅羣島麻疹流行病學做了第一次確切的描述,病證實麻疹是在人和人之間經呼吸道傳播

麻疹呈世界性分佈,曾經是嚴重危害兒童生命健康的傳染病之一。在發病的高峯年份(1965年),中國大約有900萬例,發病率達1432/10萬人。1965年開始接種疫苗後,1984年開始強化免疫麻疹發病率才急劇下降,年發病率降到10/10萬人以下。但全球每年仍有大約4500萬麻疹病例,導致100萬嬰兒兒童的死亡。

7 麻疹病毒基本特性

麻疹病毒是單股螺旋RNA病毒,是副黏病毒麻疹病毒屬成員。病毒顆粒直徑120-250nm,形態爲球形的多態。病毒有雙層膜,膜厚10-20nm,上有5-8nm的短穗狀突起,爲血凝素(H)、血溶素(F,即融合蛋白),是病毒的表面抗原,內膜層內側爲膜蛋白(M),病毒膜包裹着核衣殼,核衣殼直徑17nm,含有RNA和核殼體蛋白(N)、大蛋白(L)、磷蛋白(P),病毒顆粒中還可能存在肌動蛋白(Actin)。

麻疹病毒長期以來被認爲是抗原單一而穩定,但自從單克隆抗體技術問世以來,已發現不同毒株的抗原結構不完全一致,抗原也存在變異。根據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核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異,國際上將麻疹病毒分爲7個組。中國1993-1994年分離麻疹病毒株與這7組不同,是新的第8組基因亞型。

8 麻疹病毒傳播途徑

麻疹病人是病毒的唯一傳染源患者感染早期病毒在呼吸道大量增殖,含有病毒的分泌物通過病人的呼吸、咳嗽和噴嚏排出體外並懸浮於空氣中,形成麻疹病毒氣溶膠易感者暴露麻疹病毒氣溶膠間經呼吸道感染,也可伴隨眼結膜感染。由於麻疹病毒氣溶膠可以存在一定時間,所以病人雖已離去,易感者進入病人曾逗留過的場所,而無需與病人直接接觸仍可被感染。被病毒氣溶膠污染的衣物、機械攜帶工具等,在短時間、短距離內也可能起到傳播作用

9 病毒感染的臨牀症狀

病毒感染的臨牀症狀分爲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兩類。

典型麻疹的病程常表現爲4個階段,即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和恢復期。潛伏期10-14天;前驅期亦稱出疹前期,約3-5天,發熱38-39℃以上,伴有怕光、流淚、流鼻涕咳嗽等,與患感冒相似,經過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結膜充血,同時在口腔頰黏膜周圍可見帶有紅暈的灰色小點,大小不等,爲麻疹黏膜斑,這是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出疹期是患者發熱3-4天后開始,患者出現皮疹,發疹期一般持續3-4天,皮疹爲玫瑰色丘斑,一般先從耳後、前額、髮際部開始,漸漸波及前胸、後背及軀幹,四肢出現稠密的丘疹樣皮疹,有的疹子稠密而融成一片。皮疹發展至高潮後,開始恢復期,皮疹按出疹順序隱退,全身不適及呼吸道症狀逐漸減退,體溫降至正常,皮疹顏色變暗,一般退熱後2-3天皮疹全退,疹退後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和糠皮樣脫屑。出疹期如果患兒高燒不退,疹子又出不來,或顯現一下疹子忽又隱退,咳嗽加重,呼吸發憋,有可能併發了肺炎,若出疹過程中患兒聲音嘶啞,喝水即發嗆,這可能併發了喉炎。這些併發症應及時發現,引起重視,加以防治。

非典型麻疹包括輕型麻疹、異型麻疹、重型麻疹新生兒麻疹和成人麻疹。異型麻疹主要發生於曾接種麻疹滅活疫苗者,多出現於接種後6個月到6年間。重型麻疹是由於病毒毒力較強或機體抵抗力低,或因嚴重繼發細菌感染所致,可出現中毒性、休克性、出血性等。

10 麻疹病毒感染的併發症

麻疹是小兒常見的傳染病傳染性強,發病率高,並易與支氣管肺炎腦膜炎併發,麻疹病毒感染的併發症包括肺炎、喉炎、心血功能不全、腦炎和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患併發症者病死率高。如果沒有併發症,就會逐漸康復

11 麻疹疫苗

麻症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世界各地分離麻疹病毒抗原性均相同,所以患過麻疹病毒抗原性均相同,所以患過麻疹的人,恢復後一般有終身的免疫力。在人工培養的條件下,病毒的致病性可發生變異,如將病毒在雞胚上培養傳代多次後,就會減弱對人的致病性,但仍保持免疫性。目前應用的麻疹疫苗就是通過組織培養所獲得的減毒毒株製備的。預防麻疹感染的措施是接種疫苗。隨着疫苗接種的推廣,麻疹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病死率也大幅度下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