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診法

明代 中醫學 書籍 古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ì zhěn fǎ

2 註解

四診法》爲診斷學專著。《醫學六要》之一[1]。明·張三錫[1]。本書介紹四診,但內容偏重於切脈[1]。編者分析了浮、沉、遲、數等30脈的脈象、主病,對切脈部位、臟腑分部持脈法、平脈病脈、相類脈、危脈、婦人脈等均有簡要的論述與辨析[1]。並重點記述五官、色脈、聲診、問病、辨舌等望、聞、問三診,末附崔嘉彥四言舉要[1]。作者上本《內經》、《難經》,旁採諸家學說,參以己見編成此書[1]。書中對太素脈等持批判態度[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7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