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

明 陳嘉謨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小麥米

小麥米pj343.bmp

味甘。帶皮氣寒,去皮氣熱。諸處皆種,四氣俱全。蓋秋種冬長,春秀夏實故也。北地霜雪多而毒少,南方霜雪少而毒多。北麥面可以常餐,南麥面只堪暫用。(一說∶北地南方地卑,麥受溼重,作面多食則中其毒。)造飲饌者,通淋小便,除熱解煩渴。浮漬爲,消宿食除膨。作

誠佳,充餐不厭。助五臟益氣力,濃腸胃滑白肌膚。性熱未免動風,蘿蔔汁服可解。(善解面毒故也。)和山梔子醋搗,裹傷折處甚良。

寒食麪

瘢痕

飛羅面

消涎沫。

麩皮

醋炒,湯火瘡赤爛,散血止痛;蒸餅(即熟饅頭皮水漬。)打糊,調上焦藥爲丸,下嚥即化。

麥奴

(系苗上黑黴先枯者,名小麥奴。)卻天行熱毒

麥穩

(即莖葉。)去酒疸目黃。並用煎膿,濾湯頻服

大麥

粒長又濃,因此得名;味甘鹹氣平微寒,故堪久食。仗蜜爲使,入除熱。實腸胃,補虛劣,壯血脈,悅顏容。合沒食子針砂,染皓鬚髮變黑。

大麥面

燥熱,(較小麥面尤勝。)平胃解渴殊功;大

味鹹溫,化食消痰尤效。(今醫多用此。)孕婦勿食,恐墮胎元。虛者少煎,防消腎水。(謨)按∶麥者,接絕續荒之谷也。方夏之初,舊谷已絕,新谷未登,民於斯時,正乃乏食,二麥先熟,接續無憂。故《春秋》於他谷不書,至無麥無禾則書之。可見聖人於五穀中,亦惟重麥與禾也。非因民命所繫,安足以動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