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性臀肌攣縮症鬆解術

骨骼肌攣縮症的手術 小兒外科手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ù shè xìng tún jī luán suō zhèng sōng jiě shù

2 英文參考

release of the 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 caused by injections

4 分類

小兒外科/骨骼肌攣縮症的手術

5 ICD編碼

83.19

6 概述

注射性臀肌攣縮症鬆解術用於注射性臀肌攣縮症的治療。注射性臀肌攣縮症係指臀大肌反覆多次接受藥物注射,導致該部位肌肉纖維性攣縮而產生功能障礙的一種醫源性疾病。嬰幼兒期有明確臀部藥物注射史,4歲左右開始出現症狀,絕大多數爲雙側受累,男性多於女性,約2∶1,其臨牀表現主要有:①臀部外上1/4處有皮膚凹陷,該部位可觸及與臀大肌纖維走行方向一致的攣縮帶,當髖關節被動內收、內旋和屈曲時,攣縮帶更爲明顯;②姿勢步態異常:站立時雙下肢輕度外旋,雙膝關節併攏時下蹲受限,須外展外旋髖關節才能蹲下,呈現典型的蛙式位,當病兒快步行走時狀如跳躍步態;③彈響髖:當病兒側臥位屈曲髖關節時,臀大肌條狀攣縮帶滑過大粗隆所產生的響聲;④雙下肢交腿受限:囑病兒膝上交叉兩下肢時因受臀大肌攣縮帶的影響而無法實現;⑤兩下肢伸直位併攏不能完成屈髖屈膝動作;⑥X線片顯示:骨盆髖關節在早期無明顯改變,晚期因攣縮帶的牽拉導致骨盆繼發性變形股骨幹角增大以及股骨近端外旋畸形。治療應選擇臀大肌攣縮帶鬆解術。

7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見示意圖(圖12.40.2-1,12.40.2-2)。

8 適應

注射性臀肌攣縮症鬆解術適用於臀部觸及臀大肌攣縮帶並影響髖關節在中立位屈曲者。

9 禁忌症

臀部雖可觸及攣縮帶或有彈響髖,但下蹲無困難者,可暫行觀察,鼓勵病兒進行關節功能鍛鍊,1年後無改善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10 術前準備

1.認真仔細查體,瞭解臀肌攣縮帶範圍及深度,彈響髖者其攣縮帶多較表淺且多爲條索狀,而沒有彈響髖者往往臀肌攣縮帶範圍廣而深,需備血400ml。

2.攝骨盆及雙髖關節正位X線片,瞭解是否有繼發性骨性改變或除外其他髖部疾病。

11 麻醉體位

基礎麻醉加硬脊膜外麻醉側臥位,患側在上,便於術中檢查臀肌攣縮帶是否鬆解徹底。如爲雙側,則完成一側手術後更換體位,另一側在上。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沿臀大肌攣縮帶方向做臀部斜行皮膚切口,直到股骨大粗隆下方3~4cm處(圖12.40.2-3)。

12.2 2.臀肌攣縮帶鬆解

沿切口方向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顯露臀大肌攣縮帶及其周圍組織,將其與周邊正常肌肉分離。此時術者握住病兒的下肢,做患側髖關節屈曲、內收和內旋活動,觀察攣縮帶對髖關功能的影響。用大彎鉗自該攣縮帶下方挑起,在靠近股骨大粗隆處切斷並切除2cm左右纖維性攣縮帶組織(圖12.40.2-4,12.40.2-5)。

爲了防止術後攣縮帶再粘連,再次重複上述髖關活動,如果沒有活動受限,則結束手術。如果活動仍有受限,則要鬆解臀大肌連接於闊筋膜張肌的膜性止點,即在股骨大粗隆處切斷闊筋膜。如還不能解除症狀,則應考慮做臀大肌止點腱“Z”形延長術。

12.3 3.關閉切口

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徹底止血,逐層縫合皮下組織皮膚

12.4 4.放置引流

若臀肌鬆解廣泛或滲血較多時,應放置橡皮引流條,以防止術後發生血腫

13 中注意要點

雙側臀大肌攣縮帶的鬆解一定要分側進行,便於術中檢查髖關活動度。在分離切斷臀大肌內纖維性攣縮帶時,一定要辨認清楚位於該肌下方的坐骨神經,要分清層次,切不可盲目伸入鉗子將坐骨神經連同病變組織一同挑起切斷。必要時先將坐骨神經解剖出來再切斷攣縮帶。

14 術後處理

1.術後雙下肢伸直位併攏固定7d,術後2周拆線。

2.放置引流條者於術後48h拔除。

3.2周後鼓勵病兒下蹲活動並輔以理療或體育療法。

15 併發症

15.1 1.攣縮帶鬆解不徹底

發生於術中採取俯臥位,難以檢查髖關節的活動範圍,遺留部分纖維攣縮帶未得到鬆解。

15.2 2.切口血腫

臀肌攣縮帶範圍廣泛而深,鬆解切除攣縮帶後臀大肌內遺留死腔,術後包紮不緊或術中止血不徹底,又沒有放置引流條,容易發生切口血腫。術中放置引流條可減少血發生機會。

15.3 3.切口感染或裂開

後下活動過早,容易使縫線斷裂,拆線過早也容易使切口裂開造成感染,如切口血腫處理不當則容易發生感染

15.4 4.皮膚切口瘢痕疙瘩

有一部分病兒術後發生切口瘢痕疙瘩,局部隆起、瘙癢,甚至影響髖關活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