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相關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án yū xiāng guān

2 英文參考

Interrelation of phlegm and stasis syndromes

3 註解

痰瘀相關痰證瘀證在病理機制上的相互關連。痰瘀相關的主要觀點是:痰是由於脾失健運、水溼停聚、津液不化而產生的病理產物,而瘀是人體血運不暢,或離經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產物。痰與瘀似乎各有其源,然溯其本,則痰由津液凝濁而生,瘀乃血行失常所致。生理狀況下津血同源,若病理狀態時則津熬爲痰,血滯爲瘀。古人對此亦早有論述,如朱丹溪的“痰挾瘀血,遂成窠囊”;張景嶽的“痰涎本皆血氣,若化失其正,則臟腑病、津液敗而血氣即成痰涎”;唐容川的“血積既久,亦能化爲痰水”;龐安時的“陰水不足,陰火上升,肺受火邪,不得清肅下行,由是津液凝濁生痰不生血”等論點,均闡述了痰瘀相關的理論。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