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酸羅格列酮片說明書

藥品說明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版本: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佈的第二批化學藥品說明書
馬來酸羅格列酮片說明書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02年02月05日藥監注函[2002]58號《關於公佈第二批化學藥品說明書目錄的通知》發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佈的說明書是規範修訂後的建議參考樣稿,企業如有疑異,可提出修改意見。〔適應症〕應與原批准的內容一致;〔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等項內容,企業提供的說明書不能比樣稿所列的少。對於說明書樣稿中的空項或未列全的項目,應要求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如商品名、規格等。

馬來酸羅格列酮片說明書

【藥品名稱】

通用名:馬來酸羅格列酮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Rosiglitazone Maleate Tablets

漢語拼音:Mɑlɑisuɑn Luoɡelietonɡ Piɑn

本品主要成份爲:馬來酸羅格列酮

結構式

分子式

分子量:

性狀

【藥理毒理】

本品可通過增加組織胰島素敏感性,提高細胞葡萄糖的利用而發揮降低血糖的療效,可明顯降低空腹血糖胰島素和C-肽水平,對餐後血糖和胰島素亦有明顯的降低作用。使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明顯降低。本品的作用機制與特異性激活一種核受體過氧化物酶體增殖因子激活的g-型受體(PPARg)有關。在人類,PPARg受體分佈在一些胰島素作用的關鍵靶組織如:脂肪組織骨骼肌和肝髒等。PPARg核受體作用是調節胰島素反應基因轉錄,而胰島素反應基因參與控制葡萄糖產生、轉運和利用。另外,PPARg反應基因也調節脂肪酸代謝。於動物模型羅格列酮可以增加肝臟肌肉脂肪組織胰島素作用敏感性。可見到在脂肪組織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轉運子GLUT-4的表達增加。噻唑烷二酮類治療2型糖尿病奏效的條件爲患者尚有一定的分泌胰島素能力,如胰島素已嚴重缺乏則不能奏效。

藥代動力學

本品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爲99%,血漿達峯時間約爲1小時,血漿清除半衰期(t1/2)爲3~4小時,進食對本品的吸收總量無明顯影響,但達峯時間延遲2.2小時,峯值降低20%。本品的平均口服分佈容積爲17.6L(30%)。99.8%與血漿蛋白結合,主要爲白蛋白。本品主要以原形從尿排出,主要代謝途徑爲經N-去甲基和羥化作用硫酸鹽或葡萄糖醛酸結合。所有循環代謝產物均沒有胰島素增敏作用。體外試驗證實,本品絕大部分經P450系統的CYP 2C8途徑,少量經CYP 2C9途徑代謝。口服或靜脈給予14C標記的羅格列酮後,64%經尿液排出,23%經糞便排出。臨牀研究證實羅格列酮藥代動力學參數不受年齡、種族、吸菸或飲酒的影響。

適應症】

經飲食控制和鍛鍊治療效果仍不滿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品可單獨應用,也可與磺脲類或雙胍類合用治療單用磺脲類或雙胍類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單藥治療,與磺酰脲類或二甲雙胍合併用藥時,本品起始用量爲一日4mg,單次服用。經12周治療後,如需要,本品可加量至一日8mg,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

不良反應

1.本品單獨應用甚少引起低血糖(<2%)。

2.對肝臟影響:在治療2型糖尿病的對比試驗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升高的發生率大於正常3倍。

3.輕至中度浮腫及輕度貧血,皆爲老年患者(≥65歲),較65歲以下者爲多見,浮腫發生率爲7.5%∶3.5%,貧血爲2.5%∶1.7%。

禁忌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腎損患者單服本品毋需調整劑量。因腎損患者禁用二甲雙胍,故對此類患者,本品不可與二甲雙胍合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尚不明確。

兒童用藥】

【老年患者用藥】

老年患者毋需調整劑量

藥物相互作用

1.對硝苯地平,口服避孕藥(炔雌醇炔諾酮)等經CYP 3A4代謝的藥物無臨牀相互作用

2.與格列本脲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合用時,對這些藥物穩態藥代動力學和臨牀療效無影響。

3.不影響地高辛華法林乙醇雷尼替丁等在體內的代謝和臨牀治療。

4.與磺酰脲類合用,不明顯增加後者引起低血糖頻率

5.與二甲雙胍合用,不增加後者胃腸道反應發生率,不增加血漿乳酸濃度。

藥物過量】

目前尚缺乏人體藥物過量的資料。健康受試者單劑口服本品最高達20mg,仍可很好耐受。一旦發生藥物過量,應根據病人的臨牀表現給予相應的支持治療。

規格

4mg

貯藏

【包裝】

有效期

【批准文號】

【生產企業】

企業名稱:

地    址:

郵政編碼

電話號碼:

傳真號碼:

網    址:

馬來酸羅格列酮片說明書其它版本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