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補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bǔ wán

2 英文參考

Triple Tonifying Bol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名見《丹溪心法》卷三之三補丸

3.1 別名

三黃丸

3.2 組成

黃連黃芩黃柏等分[1]

黃連(去須,微炒)1兩,黃柏(炙微赤)1兩,黃芩1兩。

3.3 功效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補丸功在清熱瀉火。主治三焦火熱之證[1]

五臟火。瀉三焦火。三焦積熱熱毒血痢,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咽喉齒痛脈痿腸風痔漏,婦女赤帶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痛,心神煩悶。上焦積熱熱痢腹痛,或口舌咽喉齒痛大小便結澀,及一切實火之症。不及期而經先行,由於血熱者。心氣熱,下脈厥而上,色赤,絡脈滿溢,樞紐折挈,脛縱而不任地者,名曰脈痿口瘡,胃中有熱,脈洪大。三焦積熱上攻,眼目赤腫,小便赤澀大便結燥,五臟俱熱,腸風痔漏赤帶血熱之甚者。

3.4 製備方法

爲細末,蒸餅爲丸,梧桐子[1]

3.5 用法用量

白開水或鹽湯送下[1]

每服15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3.6 用藥禁忌

忌煎炒、椒、姜。辛辣等熱物。

3.7 各家論述

醫方考》:少火宜升,壯火宜降。今以三物降其三焦壯火,則氣得其生,血得其養,而三焦皆受益矣,故曰三補。黃芩苦而枯,故清熱於上;黃連苦而實,故瀉火於中:黃柏苦而潤,故瀉火於下。雖然,火有虛實,是方但可以治實火,若虛者用之,則火反盛,謂降多亡陰也。

3.8 附註

三黃丸(《內科摘要》卷下)。

4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三補丸

4.1 別名

三黃丸(《校注婦人良方》卷八)

4.2 處方

黃芩 黃柏 黃連等分

4.3 製法

上藥爲末,蒸餅爲丸。

4.4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三補丸功在清熱瀉火。治上焦積熱

4.5 摘錄

丹溪心法》卷三

5 醫林纂要》卷四方之三補丸

5.1 方名

三補丸

5.2 組成

黃芩黃連黃柏梔子

5.3 主治

醫林纂要》卷四方之三補丸主治三焦有火,嗌燥喉幹,二便祕結,夜作煩熱

5.4 用法用量

臨臥每服3錢。

5.5 製備方法

用濃粥爲丸,如梧桐子大。

5.6 各家論述

大寒之劑,而曰三補者,壯火食氣,是抑其火,乃所以補其氣。枯黃芩上焦肺火黃連中焦心肝脾火黃柏下焦膀胱火,梔子三焦屈曲之火。三補不數梔子,以其能攝之也。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