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氏管異常開放症手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 別名

咽鼓管異常開放手術歐氏管異常開放症手術耳咽管異常開放症手術;operation of the undue patency of eustachian tube

3 分類

耳鼻喉科/中耳手術/非化膿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的手術/咽鼓管成形術

4 ICD編碼

20.8 02

5 概述

咽鼓管異常開放症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行齶帆張肌肌腱鬆解術。

咽鼓管又名歐氏管(Auditory eustachian tube)(圖9.2.3.4.2-0-1,9.2.3.4.2-0-2),咽鼓管自鼓室前壁相當於鼓膜前上象限,向內、向下並向前通至鼻咽部的側壁。全長約35~39mm,由骨部與軟骨部構成。骨部爲近鼓室段,佔全管長的1/3;軟骨部爲近鼻咽端,佔全管長的2/3,由3~4片槽樣纖維軟骨構成,前外側的軟骨板較短,後內側的較長,其下方及外側面大部無軟骨,以纖維結締組織膜而圍成裂隙狀管型,經常處於閉合狀態(圖9.2.3.4.2-0-3)。

咽鼓管的鼓室端開口稱鼓口或鼓室口,位於鼓室前壁上方,鼓膜張肌半管之下,頸內動脈管前外方(圖9.2.3.4.2-0-4)。

鼻咽端的開口稱咽口,位於鼻咽外側壁(圖9.2.3.4.2-0-5)。

自鼓室口向前、向內、向下達咽口,管與水平面約成40°角,與矢狀面約成45°角。鼓室口約高於咽口2.0~2.5cm。骨部最寬處爲鼓室口(圖9.2.3.4.2-0-6)。其呈漏斗狀,內徑約4.5mm,越向內越窄;至骨與軟骨部相交處最窄,稱爲狹部(圖9.2.3.4.2-0-7),內徑約1.0~2.0mm。從峽部向內又逐漸增寬,達咽口(呈三角或橢圓形)處最寬,長約9.0mm。

咽鼓管軟骨部,齶帆提肌和咽鼓管嚥肌等附着於後脣,有齶帆張肌附着於咽口處的前脣(圖9.2.3.4.2-0-8),故當呵欠或做吞嚥等動作時,此三肌收縮,使咽口開放,藉以調節鼓室氣壓,保持鼓膜內外兩面壓力的平衡

小兒的咽鼓管較成人短,管腔相對比較大,峽部較寬,不成弓形彎曲而似一直線,與水平面成10°角,近於水平,故鼻與咽部炎症易經此管侵入鼓室(圖9.2.3.4.2-0-9)。

巖大淺神經溝在鼓膜張肌半管和咽鼓管骨部內側,並互相平行,是鼓膜張肌半管和咽鼓管骨部位置的標誌;咽鼓管居於頸內動脈管前外方,咽鼓管狹窄與棘孔、卵圓孔、頸內動脈外口鄰近。棘孔在峽口外下方,卵圓孔在峽口的前下方,頸內動脈管在峽口後外方。齶帆張肌、齶帆提肌是尋找咽鼓管峽部的標誌,蝶骨棘是棘孔後外方的突起,易觸摸到,與咽鼓管峽部鄰近,也可作爲尋找咽鼓管峽部的重要標誌。蝶骨棘在咽鼓管骨部狹口的後下方。

由於咽鼓管解剖部位關係複雜,特別當咽鼓管骨部完全阻塞後,施行咽鼓管成形術極爲困難。做鼓室成形術聽力重建術,咽鼓管功能正常是重要的條件之一。

6 適應

咽鼓管異常開放症手術適用於:

1.咽口周圍軟組織缺損或瘢痕粘連致閉合困難者。

2.齶咽部肌肉麻痹萎縮,致咽口不能閉合者。

3.精神緊張性肌肉強直收縮。

7 麻醉體位

可用局麻或全麻,前者只用於成年人。

取仰臥垂頭位,用Davis開口器張口,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和齶大孔神經阻滯麻醉

8 手術步驟

1.在硬軟齶交界處,第3磨牙後內側做弧形切口

2.分離出翼突,用小鑿從其根部鑿斷,將在其外後方繞行的齶帆張肌肌腱遊離,並剝離後轉移到翼突前內側,使齶帆張肌鬆弛。

3.用絲線將肌腱固定縫合在翼突前方,藉以長期保持咽口鬆弛,恢復咽鼓管閉合狀態。

9 術後處理

1.預防鼻腔鼻竇感染

2.應用抗生素,預防和控制感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