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

血清學檢查 病毒的血清學檢查 化驗及醫學檢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iú xíng xìng chū xuè rè bìng dú kàng tǐ

2 英文參考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antibody

3 概述

人體感染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後不久,在血清中就可檢測到EHF-IgM,在7~10天內達高峯。而EHF-IgG在發病後2周纔出現,可持續數年。EHF-IgM的測定對診斷斷早期流行性出血熱感染有重要價值。

4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醫學檢查

4.1 檢查名稱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

4.2 分類

血清檢查 > 病毒血清檢查

4.3 化驗取材

血液

4.4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的測定原理

間接免疫熒光法:以感染EHF病毒的細胞塗片爲靶抗原片,加受檢血清,待反應後,用熒光素(FITC)標記的抗人IgM染色,根據有無特異性熒光顯色的細胞判讀結果。

4.5 試劑

抗原片和FITC標記抗人IgM國內有現成試劑市售。抗原片製備原則是取業經EHF病毒感染的Vero E-6細胞培養物,製成分散的細胞懸液,滴加滅菌處理的10孔塗膜載玻片上,置溼盒5%二氧化化碳環境下,繼續培養16~18h,使細胞貼於玻片上,繼經洗滌丙酮固定,乾燥密封後置-20℃保存。同法制備未感染Veto E-6細胞塗片供對照用。

4.6 操作方法

(1)用5mmol/L PBS(pH值7.2)將受檢血清作倍比稀釋後,滴加抗原片上,放溼盒內37℃ 45min。

(2)用PBS洗滌3次,每次浸洗3min,振盪2min、吹乾,滴加0.1g/L伊文思藍-PBS配製的FITC標記抗人IgM,同法保溫,洗滌吹乾。

(3)用無熒光聚乙烯醇-甘油膠封片,置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凡細胞漿內呈現點或片狀特異性熒光則爲陽性,按陽性細胞數量和熒光強度分(+)~(++++),並以呈陽性血清最高稀釋度的倒數爲受檢標本中的抗體效價

4.7 正常值

陰性

4.8 化驗結果臨牀意義

EHF-IgM陽性見於流行性出血熱

4.9 附註

國內有用相同的抗原片,以酶標記抗人IgM抗體替代熒光抗體,進行酶免疫定位測定也獲得同樣效果。

現用ELISA有兩種方法

(1)以抗EHF病毒單克隆抗體載體結合成固相化,用以捕獲特異性抗原,加待測血清反應後,繼加酶標記抗人μ鏈識別,並使底物顯色。

(2)以抗人μ鏈包板,捕獲待測血清中IgM,再加EHF病毒抗原,最後用酶標記抗EHF病毒單克隆抗體結合物,識別,並使底物顯色。

ELISA所用抗原由EHF病毒感染的乳鼠腦組織懸液製取,其餘試劑、操作步驟同一般ELISA。

4.10 相關疾病

流行性出血熱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