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ǔ jù

2 《*辭典》:苦苣

2.1 出處

《嘉佑本草

2.2 拼音名

Kǔ Jù

2.3 別名

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廣州植物誌》)。

2.4 來源

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春、夏季採收。

2.5 形態

多年生、禿淨草本,高15~30釐米,具一柔弱、平生的根莖,葉大部根生,具柄;線形或線狀矩圓形,長7~10釐米,全緣或間有疏離的鋸齒;莖葉少,無柄,有時略抱莖。頭狀花序小,組成爲一疏鬆、柔弱、傘房花序式的圓錐花序;花舌狀,黃色;總苞長約6毫米,約有等長的苞片8枚,最外的數枚極小;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柱頭2裂。瘦果略扁平,有棱起的脈,稍有極小的突點,喙約與果身等長,冠毛白色。花期春末至秋初。

2.6 生境分佈

生於荒地上。分佈我國南部及東北各地。

2.7 性味

①《千金·食治》:"味苦,平,無毒。"

②《嘉祐本草》:"味苦,平,一雲寒。"

2.8 功能主治

黃疸疔瘡,癰腫。

①《千金·食治》:"久服少睡。"

②《嘉祐本草》:"除面目及舌下黃,強力不睡;折取莖中白汁敷疔腫出根;又取汁滴癰上立潰;碎莖葉敷蛇咬。生食之,調十二經脈,利五藏,霍亂胃氣逆煩,生搗汁飲之,雖冷,甚益人。"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煮熱或搗汁。外用:搗汁塗或研末調敷。

2.10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