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腫

皮膚和軟組織化膿性感染 鍼灸學 中醫學 中醫外科學 外科感染 瘡瘍 中醫診斷學 疔瘡 中醫治療學 中醫病名 普通外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īng zhǒng

2 概述

疔瘡:1.泛指多種瘡瘍;2.瘡瘍的一種。

3 泛指多種瘡瘍·疔瘡

疔瘡爲病名[1]。出《仙傳外科集驗方》卷六。泛指多種瘡瘍[1]。古無疔字,丁通疔,泛指外科證情較重之多種瘡瘍[2]。《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高梁之變,足生大丁。”《瘍醫準繩》卷二:“大抵如豆、如臼、如箔金、如茱萸、如石榴籽或發疹搔破而青黃赤色汁出,或衣服觸着而疼痛忽生,或白而腫實,或赤而浮虛,其狀不一……若因剝割疫死牛馬豬羊,瞀悶身冷,遍體俱有紫皰,此疔毒也。”

代文獻以疔命名者如:滿天星疔紅絲疔爛疔、麻子疔、石疔、雄疔、雌疔、火疔、暗疔烏茄疔水疔蛇眼疔蛇頭疔水蛇頭疔蛇節疔蛇背疔蛇腹疔斷指疔蛀節疔泥鰍疔、鰍肚疔魚肚疔魚尾疔、魚臍疔牛疔、豬疔、牛拘疔、馬疔馬口疔羊疔羊須疔、狗疔、牛皮疔、羊毛疔托盤疔、穿板疔、手糟疔松子疔、鹽膚疔、浮漚疔、瓜藤疔楊梅疔驢馬疔蜈蚣疔豆腐疔、水洗疔、刀鐮疔、葡萄疔、冷疔、脫骨疔血疔、卷廉疔、忘汲疔、燕窩疔、驪龍疔、騰虎疔、釘腦疔赤疔、青疔、黑疔、黃疔、白疔赤面疔白刃疔黑靨疔、紫靨疔、黃鼓疔五疔、十三疔、三十六疔、十指疔疫疔人中疔承漿疔印堂疔迎香疔合谷疔手丫疔火焰疔手背疔虎口疔指疔螺疔沿爪疔中節疔足底疔穿心疔頰疔顴疔鼻疔、鎮口疔、反脣疔髭疔虎鬚疔眉疔、對疔、正對口疔偏對口疔、足面療等一百餘個[2]

4 瘡瘍的一種·疔瘡

疔瘡(ding deep-rooted sore)爲病名[3]。又名丁瘡丁腫疔腫疔毒疵瘡[3]。是指好發於顏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堅硬如釘,腫痛灼熱,易於走黃、損筋傷骨爲主要表現的瘡瘍[4]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疔腫》雲:“初起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熱定則寒,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大重者,則嘔逆嘔逆難治;……經五六日不瘥,眼中見火,神昏口乾心煩即死也。”陳實功外科正宗·疔瘡論》雲:“夫疔瘡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發夕死,隨發隨死……”

疔的名稱繁多,證因各異。

按照發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人中疔蛇頭疔虎口疔鼻疔紅絲疔等多種名稱[4]

按照發病部位和性質不同,可分爲顏面部疔瘡、手足部療瘡、紅絲疔、爛療、疫疔五種。

疔的範圍很廣,包括西醫的癤、癰、壞疽的一部分,皮膚炭疽急性淋巴管炎疔瘡相當於顏面部、手部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及部分特殊感染,是一種發病迅速而危險性較大的疾病。若處理不當,發於顏面者易引起走黃危證而危及生命,發於手足者則可損筋傷骨而影響功能

總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減。

4.1 疔瘡病因病機

多因恣食膏粱厚味或感受風邪火毒,火熱毒邪外發肌膚所致[4]。若火毒亢盛,內攻臟腑,則可發爲疔瘡走黃,是疔瘡的危候[4]

現代醫學認爲本病是由某些化膿性病原菌引起的局部性體表感染[4]。而疔瘡走黃則類似這些感染擴散引起的敗血症[4]

4.2 疔瘡症狀

外科精義》捲上:“夫疔瘡者,以其瘡形如丁蓋之狀是也。” 疔瘡因其形小,根深、堅硬如釘而得名[4]

多發於顏面,其次爲四肢軀幹[4]。發病急,變化快,初起如粟,堅硬根深,繼則焮紅發熱,腫勢漸增,疼痛劇烈,待膿潰疔根出,則腫消痛止而愈,若處理不當,或熱毒太盛,易致走黃[4]

4.3 疔瘡辨證分型

4.3.1 火毒蘊結

疔瘡·火毒蘊結證(ding with fire-toxi amassment pattern)是指火毒蘊結,以瘡頭如粟粒,或癢或麻,紅腫熱痛,腫勢3~6cm以上,頂突根深堅硬,或伴惡寒發熱舌質或邊尖紅,舌苔薄黃,脈數爲常見症的疔瘡證候[4]

4.3.2 火毒熾盛

疔瘡·火毒熾盛證(ding with blazing fire-toxin pattern)是指火毒熾盛,以疔瘡腫脹範圍增大,四周浸潤明顯,疼痛加劇,膿頭出現,伴發熱口渴便祕溲赤,舌苔黃膩,脈弦數爲常見症的疔瘡證候[4]

4.4 疔瘡的治療

4.4.1 方藥治療

總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減。

內治清熱解毒,服五味消毒飲消疔簡便方火毒盛者,可服黃連解毒湯解毒大青湯;若潰後餘毒未盡,五心煩熱者,宜服人蔘清神湯,若出膿之時氣虛者,宜服內託安神散[4]

外治煙油膏(旱菸管油)厚敷疔瘡四周,留頭,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豬膽汁與雄黃、京墨、薑汁混合外敷疔瘡四周;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搗爛用飯和爲餅貼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黃連軟膏玉露膏等;若成膿則可用五五丹八將丹撒瘡口,以提膿去腐(面部忌用升丹製劑),腐去則用生肌玉紅膏生肌散以收口[4]

4.4.2 鍼灸治療

注意疔瘡初起時切忌擠壓和針挑患部;膿成後須切開排膿,而紅腫發硬膿未成熟時則不可切開,以免引起感染擴散[4]。如出現療瘡走黃現象,應及時採用綜合療法搶救[4]

4.4.2.1 體針

身柱靈臺合谷委中等穴爲主,並根據患部所屬經脈而相應加穴[4]。如生於面部手陽明的,加商陽曲池;生於面部足少陽的,加陽陵泉足竅陰;生於食指端的,加曲池迎香;生於足小趾的,加聽會陽陵泉等。疔瘡初起者,可用艾條薰灸患部及相應經脈上的穴位,有止痛消散作用[4]。兼高熱者,加曲池大椎神昏者加人中十宣[4]

4.4.2.2 治法

於背部脊柱(約三至八胸椎)兩旁尋找丘疹樣突起物乃陽性反應物,用三棱針挑治,每日1次[4]

4.4.2.3 火針

適於疔瘡已成膿者[4]。用較粗針具置火上燒紅,迅速對準瘡頭刺入[4]。可代替手術排膿[4]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1.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0.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