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膝周骺板融合術

手術 骨骺融合術 其它骨與關節疾患手術 骨科手術 下肢縮短的手術治療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āi fàng xìng xī zhōu hóu bǎn róng hé shù

2 英文參考

open epiphysiodesis around knee

4 分類

骨科/其它骨與關節疾患手術/下肢縮短的手術治療/骨骺融合術

5 ICD編碼

78.2501

6 概述

開放性膝周骺板融合術用於下肢縮短的手術治療。骨骺融合術爲Phemister所創始,方法是將較長肢體的一至數個骨骺融合。因短側肢體仍在生長,故欲使兩側肢體最後達到等長,術前必須做精確的測算。預測方法頗爲複雜,故使該手術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多數學者認爲如需2~5cm的肢體短縮,可行骨骺融合術。有些學者建議,最好先做股骨骨骺融合,觀察1~2年後,再行脛腓骨骺融合,以免肢體縮短過度,又造成下肢不等長。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0.5.1.1-1~3.20.5.1.1-4)。

7 適應

開放性膝周骺板融合術適用於肢體需短縮2~5cm,10歲以上的兒童可行脛腓骨骨骺融合術,8歲以上可行股骨骨骺融合術。

8 麻醉體位

1.連續硬膜外麻醉腰麻

2.仰臥位

9 手術步驟

1.切口及顯露  屈膝30°以便使膕繩肌鬆弛,在膝外側做一長6.5cm的皮膚切口(圖3.20.5.1.1-5)。近側端起自股骨外髁,經股二頭肌腱與髂脛束之間,延續至腓骨小頭,轉向前側至脛骨的外側。也可選用4個2.5cm長的皮膚切口。沿外側肌間隔前側進入,經骺板縱行切開骨膜,顯露骨骺線。避開腓骨小頭後側的腓總神經,在其前側切骨膜。術中不需要解剖遊離腓總神經。將前側肌間隔內的肌肉脛骨上離斷,並翻向遠端,以顯露脛骨近端的骨骺板。在膝內側面做一弧形切口,起自股骨的內收肌結節,先向後側切開再沿縫匠肌向前切至“鵝足”。結紮膝內動脈。在股內側肌與股中間肌之間進入,切開骨膜骨膜下剝離,以避免進入膝關節腔。在脛骨近端,將“鵝足”腱牽向後側,結紮膝內動脈,縱行切開骨膜骨膜下顯露並確認骨骺板。

2.顯露股骨下端外側,縱行切開骨膜,顯露外側骺板。再做內側切口,顯露內側骺板。

3.用克氏針測定骺線的位置,用Warren White設計的方形空心鑿,從骺線上自外側打入約2cm,拔出空心鑿,帶出骨塊。

4.用小刮匙在骨孔內向前和向後刮至中線,深約2.5cm,留碎骨屑於孔內,然後將骨塊旋轉90°,打入原孔內。以同樣的方法處理內側。在腓骨骨骺處,從前向後用刮匙刮出骺板即可。

5.用等滲鹽水沖洗切口,徹底止血,逐層縫合切口

10 術後處理

長腿石膏固定3周,拆除石膏後,逐漸練習下地行走。通常需3~6個月,X線片方可顯示骨骺融合。

11 併發症

開放性膝周骺板融合術術後發生合併症者較多,在Green和Anderson的147例中,7例術後發生畸形,4例糾正過度。亦有發生肌肉神經障礙和骨骺兩側融合不對稱者,文獻報道發生這些嚴重合並症者約爲8%,多需再次手術矯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