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穴位形態學研究

中醫學 經絡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ng luò xué wèi xíng tài xué yán jiū

2 英文參考

Morphological study on points

3 註解

經絡穴位形態學研究是現代對經絡穴位進行的解剖形一態學觀察。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於說明經絡穴位與已知的一些形態結構的關係:

(1)經絡穴位與周圍神經關係。研究表明,在所有組織中以周圍神經經絡穴位的關係最爲密切。如穴位層次解剖,309穴中直接刺中神經者152穴,針剌點旁0.5cm內有神經者73穴;又如針刺解剖324穴中,有神經分佈者323穴,其中與淺皮神經有關者304穴,與深部神經有關者155穴,與淺深神經均有關者137穴;顯微鏡觀察證明,穴位表皮、真皮、皮下、筋膜肌肉各層組織內具有豐富的、多樣化的神經末梢神經叢和神經束。

(2)從經絡循行部位來看,在四肢部分與周圍神經分佈尤其接近。實驗觀察到:手太陰肺經雲門穴以下近似皮神經分佈手厥陰心乜經自天泉以下近似正中神經分佈手少陰心經近似尺神經和前臂內側皮神經分佈

(3)經絡穴位血管淋巴管的關係。實驗觀察到:針刺309穴中,直接刺中動脈幹者24穴,針刺點旁0.5cm內有動脈幹者262穴。說明穴位血管的關係僅次於周圍神經。下肢部分穴位觀察、膀胱經崑崙委中承山三穴,多數有下胺外側羣的1~3條淋巴管通過,或同一淋巴管通過上述三穴;脾經三陰交陰陵泉有1~5條下肢內側羣淋巴管通過;血海有1~4條淋巴管通過;同一條淋巴管也常通過上述2或3穴。可見經絡穴位淋巴管的關係又次於神經血管。化學跟蹤法對經絡穴位進行觀察,證實染料淋巴管分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