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宋 陳言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癰疽灸法

夫癰則皮薄腫高,疽則皮濃腫堅。初發並宜灼艾,唯癰成則宜針,疽膿成則宜烙。若能審其名證,早早施治,仍用藥以攻利其根,補託其裏,不必告醫,自料亦瘥。但世人忽之耳,醫方所以冠癰疽於雜病之先者,知爲大病也。世醫失治療之序,顛倒錯亂,多致枉夭,良可嘆息。故備集得效灸法,以貽學人,庶不致妄投也。治初生癰疽發背,神效灸法,累試有驗。江寧府紫極觀,因掘得石碑載之。凡人初覺發背,欲結未結,赤熱腫痛,先以溼紙覆其上,立視候之,其紙先幹處,即是結癰頭也。取大蒜切成片,如當三錢濃薄,安其頭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壯即換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時方住。最要早覺早灸爲上,一日二日,十灸十活;三日四日,六七活;五六日,三四活;過七日,則不可灸矣。若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即用大蒜成膏,作薄餅鋪頭上,聚艾於蒜餅上燒之,亦能活也。若背上初發赤腫,一片中間,有一片黃粟米頭子,便用獨頭蒜切去兩頭,取中間半寸濃薄,正安於瘡上,卻用艾於蒜上灸十四壯,多至四十九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