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宋 陳言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五臟本脈體

人之脈者,乃血之隧道也,非氣使則不能行,故血爲脈,氣爲息,脈息之名,自是而分。呼吸者,氣之橐;動應者,血之波瀾。其經以身寸度之,計十六丈二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則六動。一動一寸,故一息脈行六寸,十息六尺,百息六丈,二百息十二丈,七十息四丈二尺,計二百七十息,漏水下二刻,盡十六丈二尺,營週一身。百刻之中,得五十營。故曰,脈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也。息者以呼吸定之,一日計一萬三千五百息,呼吸進退,既遲於脈,故八息三分三毫三釐,方行一寸,八十三息三分三毫行一尺,八百三十三息三分行一丈,八千三百三十三息行十丈,餘六丈二尺,計五千一百六十七息,通計一萬三千五百息,方行盡十六丈二尺,經絡氣周於一身,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者是也。脈屬陰,陰行速,猶太陰一月一週天;息屬陽,陽行遲,猶太陽一歲一週天,如是則應天常度。故春肝脈弦細而長,夏心脈浮大而洪,長夏脈軟大而緩,秋肺脈浮澀而短,冬腎脈沉濡而滑。各以其時而候旺相休囚,脈息無不及太過之患,故曰平人平人常氣稟於胃,必以胃氣爲本,取其資成也。合本髒氣三分,微似弦洪緩澀沉,則爲平脈。若真髒脈見,則不佳矣。廣如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