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清 尤怡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發汗吐下解後病脈證治三條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傷寒發汗。或吐或下。邪氣則解。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胃氣弱而未和。痰氣動而上逆也。旋覆花鹹溫。行水下氣代赭石味苦質重。能墜痰降氣半夏生薑、辛溫。人蔘大棗甘草甘溫。合而用之。所以和胃氣而止虛逆也。

旋覆代赭石湯

旋覆花(三兩)人蔘(二兩)炙甘草(三兩)生薑(五兩切)半夏(半升洗)代赭石(一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此傷寒邪解而飲發之證。飲停於中則滿。逆於上則氣衝頭眩。入於經則身振振而動搖。金匱雲、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其脈沉緊。又云、心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又云、其人振振身劇。必有伏飲是也。發汗則動經者。無邪可發。而反動其經氣。故與茯苓白朮。以蠲飲氣。桂枝甘草。以生陽氣。所謂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也。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朮炙甘草(各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陰陽自和者。不偏於陰。不偏於陽。汗液自出。便溺自調之謂。汗吐下亡津液後。邪氣既微。正氣得守。故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