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樣噬菌體屬

病毒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uyàng shì jūn tǐ shǔ

2 英文參考

Mu-like viruses

3 中文名稱

Mu樣噬菌體屬

4 英文名稱

Mu-like viruses

5 分類類型

7 Mu樣噬菌體屬成員

腸桿菌噬菌體Mu(Enterobacteria  phage Mu)腸桿菌噬菌體Mu-1(Enterobacteria phage  Mu-1)
桿菌噬菌體D108(Enterobacteria  phage D108)
假單孢菌噬菌體B3(Pseudomonas phage  B3)
假單孢菌噬菌體B39(Pseudomonas phage  B39)
假單孢菌噬菌體D3112(Pseudomonas phage  D3112)
假單孢菌噬菌體PM69(Pseudomonas phage  PM69)
弧菌噬菌體VcA3(Vibrio phage VcA3)

8 Mu樣噬菌體屬基本特性

Mu樣噬菌體屬病毒基因組含有兩個末端的宿主DNA可變序列,能整合宿主染色質的任何位點,由於其DNA複製和轉座模式的獨特性,可產生廣泛的突變整合裂解和溶原發育所必需。

Mu樣噬菌體屬病毒粒子有20面體的頭,直徑約60nm,尾的大小爲120×18nm,由基板和6個短尾絲提供。 粒子CsC1浮力密度爲1.49 g/cm3。

Mu樣噬菌體屬病毒基因大小約爲39kbp,約相當於粒子重量的40%,G+C含量50–51%。病毒粒子有12個結構蛋白(相對分子質量20–76×103),包括兩個主要衣殼蛋白CP(相對分子質量36和48×103)。

基因組圖線形,至少編碼50個基因相關功能基因排列在一起,基因組沒有循環排列,有異源性,由噬菌體特異的37kbpDNA和兩端側翼共價連接的0.5–3kbp宿主DNA片段組成。它含有一個3kbp的倒置序列(G-loop),與P1 DNA的C-片段同源感染DNA由末端蛋白形成環狀,經歷裂解-溶原發育,兩種模式都需要轉座酶介導的噬菌體DNA整合。轉錄基因組的左端開始,依賴宿主RNA聚合酶。複製基因組的兩端之一開始,半保留複製,在轉座到新整合位點過程中發生。頭包裝非串聯的噬菌體DNA和臨近的宿主DNA。

細菌噬菌體Mu、D108、P1、和P2共有尾絲抗原

Mu樣噬菌體屬病毒是溫和的,普遍轉導感染細菌相關的革蘭氏陰性菌。倒置的G-loop編碼兩組尾絲,提供擴展宿主範圍的方式。原噬菌體不能被UV誘導。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