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保留複製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àn bǎo liú fù zhì

2 英文參考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3 註解

半保留複製是一種雙鏈脫氧核糖核酸(DNA)的複製模型,其中親代雙鏈分離後,每條單鏈均作爲新鏈合成的模板。因此,複製完成時將有兩個子代DNA分子,每個分子核苷酸序列均與親代分子相同,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雙螺旋結構基礎上提出的假說,1958年得到實驗證實。

1953年J.D.Watson和 F.H.C. Crick在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時,對其互補關係予以很大的重視,而且提出了DNA的複製模型。DNA在進行複製時各以雙鏈中的每一條鏈作爲模板,各個和互補的前體單核苷酸配對重合而形成與這二條單鏈各各對應的雙重子螺旋二條。所謂互補就是指腺嘌呤一定只與胸腺嘧啶配對,鳥嘌呤一定只與胞嘧啶配對,新的單核苷酸排列在模板上時,其排列法是依原來鏈上的鹼基通過互補來決定的。這樣無論子分子與子分子間,還是子分子與母分子間,鹼基排列順序是完全相同。這樣一來具有和親本完全一樣的遺傳信息的子分子自我增殖了二倍。這時所產生的子雙重螺旋分子一條鏈是從親代原封不動的接受下來的,只有相對的一條鏈是新合成的,所以把這種複製方式稱作半保留複製。這個模型曾用重同位素標記的DNA以密度梯度離心法進行分析,或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DNA以放射自顯影法進行測定等等,用幾種不同原理的方法,曾在從人到病毒的許多種生物中進行了驗證,肯定了這個模型的正確性和普遍性。關於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複製這一點已被認爲是生物學中最基本的肯定性原理。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