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82—2024 職業性滑囊炎診斷標準

衛生標準 診斷標準 滑囊炎 職業病診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 B Z 8 2 — 2 0 2 4 zhí yè xìng huá náng yán zhěn duàn biāo zhǔn

2 英文參考

Diagnostic standard for occupational bursitis

3 基本信息

ICS 13.100

CCS C 6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82—2024《職業性滑囊炎診斷標準》(Diagnostic standard for occupational bursitis)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24年03月11日《關於發佈《職業性中毒肝病診斷標準》等8項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通告》(國衛通〔2024〕2號)發佈,自2025年03月01日起實施。本標準爲強制性標準。代替GBZ82—2002。

4 發佈通知

關於發佈《職業性中毒肝病診斷標準》等8項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通告

國衛通〔2024〕2號

現發佈《職業性中毒肝病診斷標準》等8項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編號和名稱如下:

一、強制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GBZ 59—2024 職業性中毒肝病診斷標準(代替GBZ 59—2010)

GBZ 76—2024 職業性急性化學物中毒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標準(代替GBZ 76—2002)

GBZ 82—2024 職業性滑囊炎診斷標準(代替GBZ 82—2002)

GBZ 185—2024 職業性三氯乙烯藥疹樣皮炎診斷標準(代替GBZ 185—2006)

GBZ 237—2024 職業性刺激化學物質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代替GBZ/T 237—2011)

二、推薦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GBZ/T 300.165—2024 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標準第165部分:乙草胺

GBZ/T 329—2024 職業性慢性化學物中毒診斷標準總則

GBZ/T 330—2024 尿中1,2-雙羥基-4-(N-乙酰半胱氨酸)-丁烷測定標準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上述強制性標準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GBZ 59—2010、GBZ 76—2002、GBZ 82—2002、GBZ 185—2006、GBZ/T 237—2011同時廢止。

上述推薦性標準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特此通告。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4年3月11日

5 前言

本標準爲強制性標準。

本標準代替GBZ 82—2002《煤礦井下工滑囊炎診斷標準》,與GBZ 82—2002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增加了“職業性滑囊炎”的術語和定義(見3.1);

——刪除了亞急性滑囊炎(見2002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輔助檢查的內容(見5.1 a)、b)和5.2 a)、b)、c));

——更改了附錄A(見附錄A,2002年版的附錄A)。

本標準由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職業健康標準專業委員會負責技術審查和技術諮詢,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協調性和格式審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負責業務管理、法規司負責統籌管理。

本標準起草單位: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安徽省職業病防治院)、淮北礦業集團職業病防治院、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職業病防治院、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業病防治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葆春、丁新平、錢芳、李志恆、廖祝承、喻德富、裴仁明、崔風濤、謝巧妹、王娟。

本標準及其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佈情況爲:

——1987年首次發佈爲MT 168—1987;

——2002年修訂爲GBZ 82—2002;

——本次爲第二次修訂。

6 標準正文

職業性滑囊炎診斷標準

6.1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職業性滑囊炎的診斷原則及診斷。

本標準適用於職業活動中從事井下作業的勞動者職業性滑囊炎的診斷。

6.2 2 規範性引用標準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範性引用而構成本標準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於本標準;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標準。

GBZ/T 157 職業病診斷名詞術語

6.3 3 術語和定義

GBZ/T 157 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

職業性滑囊炎 occupational bursitis

從事井下作業的勞動者,在特殊勞動條件下,因跪、爬行、側臥、肩扛等作業方式,膝、肘、肩關節等部位的滑囊受到急性外傷或長期摩擦、受壓等機械因素影響,所引起的無菌炎症改變。

6.4 4 診斷原則

6.4.1 4.1 急性滑囊炎

根據井下作業勞動者短期內滑囊過度受壓或摩擦、或急性外傷職業史,出現以滑囊的急性滲出性炎症爲主的臨牀表現,結合輔助檢查結果及工作場所職業衛生調查資料,綜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類似疾病後,方可診斷。

6.4.2 4.2 慢性滑囊炎

根據井下作業勞動者3個月及以上滑囊反覆摩擦或受壓的職業史,出現滑囊的慢性炎症,或急性滑囊炎遷延不愈,可伴有局部皮膚改變的臨牀表現,結合輔助檢查結果及職業衛生調查資料,綜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類似疾病後,方可診斷。

6.5 5 診斷

6.5.1 5.1 急性滑囊炎

有急性外傷史,或在關節局部受摩擦、壓迫的初期,關節周圍有部位固定、表面光滑、有波動感、界限清楚、壓之疼痛的囊性腫物,並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a) 超聲檢查可見滑囊擴張,內見積液;

GBZ 82—20242b) 磁共振成像檢查可見滑囊內液體集聚及周圍軟組織水腫,邊緣不清,呈橫軸位T1加權像(T1-weigh tedimage, T1WI)低信號、T2加權像(T2-weighted image, T2WI)高信號,合併出血時信號混雜,T1WI呈等或高信號,壓脂T2WI呈低或高信號;c) 穿刺液爲血性或黃色滲出液

6.5.2 5.2 慢性滑囊炎

關節有3個月及以上反覆摩擦、壓迫史,或病變經久不愈經多次穿刺藥物注射後,病變侷限,壓迫可有疼痛感,局部皮膚有痛癢、皺襞感,粗糙和胼胝樣變,並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a) 超聲檢查可見滑膜增厚,形態不一,滑膜內可見血流信號;

b) 磁共振成像檢查可見滑膜在T2WI上呈高信號,滑膜周圍軟組織可呈瀰漫性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

c) X線攝片可見滑囊周圍軟組織腫脹或呈腫塊狀,可伴有點狀、條狀或弧狀鈣化,侷限性反應性骨增生;

d) 穿刺液爲少量淡黃色粘液。

6.6 6 正確使用本標準的說明

參見附錄A。

7 附錄A(資料性)正確使用本標準的說明

7.1 A.1 本標準的適用範圍

本標準主要適用於井下工人在勞動時因跪、爬行、側臥、肩扛等所致滑囊的一種創傷性、無菌炎症病變的診斷和處理。井下工人在狹窄的空間工作,勞動條件和姿勢較爲特殊,滑囊受急性外傷或長期受壓、反覆摩擦,本病更爲常見。從事回採、掘進、輔助、打眼、混合等工種的井下工人較爲高發。病變的部位與作業姿勢密切相關。在跪和爬行時,膝關節較易受累,髕前滑囊炎多見;在側臥和爬行時,膝、肘關節較易受累,膝外滑囊炎和鷹嘴滑囊炎多見;在肩扛時,肩關節較易受累,肩峯下滑囊炎多見。

7.2 A.2 職業性滑囊炎的診斷

A.2.1 職業性滑囊炎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局部有酸、脹、疼痛等不適感,可伴有關節活動障礙的臨牀表現,體徵表現爲局部規則或不規則囊性腫物,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表面光滑,界限明顯,位置相對侷限,伴有壓痛和波動感。結合超聲磁共振成像X線攝片等輔助檢查,以及穿刺液的性質綜合判定。

A.2.2 職業性滑囊炎分爲急性滑囊炎和慢性滑囊炎。急性滑囊炎常因短期內滑囊受到過度的反覆摩擦或擠壓引起,病程較短,數天或數週即可發生。滑囊呈急性滲出性改變,關節周圍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囊性腫塊,壓之疼痛,張力明顯增高。慢性滑囊炎多因病變部位長期反覆摩擦、壓迫引起,也可由急性滑囊炎遷延而成,病程在3個月及以上。病變侷限化,滑囊逐漸萎縮,囊壁肥厚或纖維化,質地較硬,皮膚出現痛癢、皺襞、粗糙、胼胝樣改變,可出現肢體運動功能受限。慢性滑囊炎患者職業史須達到3個月及以上,結合病程和臨牀表現,才能做出診斷。

7.3 A.3 職業性滑囊炎的輔助檢查

7.3.1 A.3.1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無創性檢查手段,特別是高頻超聲檢查(探頭頻率爲7 MHz~17 MHz),可以更清晰地顯示淺表組織結構影像,對病變滑膜囊定位準確,可協助診斷性穿刺及局部注射藥物治療。

a) 急性滑囊炎超聲可顯示完整的囊壁以及周邊軟組織影像結構,當產生積液時,可提示積液所致的囊腔擴張,內見無回聲區,合併出血時無回聲區內可見點狀、條帶狀或絮狀高回聲。

b) 慢性滑囊炎超聲可顯示滑膜增厚,厚薄不均,內壁不光整,滑囊內可見條狀、蜂窩狀高回聲或強聲鈣化竈。

7.3.2 A.3.2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檢查對於關節肌肉等軟組織病變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滑囊炎在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時,滑膜在T2WI上呈高信號,關節周圍組織腫脹、合併出血時信號混雜。當懷疑感染滑囊炎且無法進行囊液抽吸明確診斷時,特別是對於位置較深的組織病變,磁共振成像診斷價值要優於超聲。多用於鑑別感染滑囊炎、局部軟骨腫瘤病變、骨性病變等。

7.3.3 A.3.3 X線攝片

X線攝片不能直接顯示滑囊病變,可以通過周圍組織影像表現間接觀察病變滑囊,排除其他骨骼病變。

7.4 A.4 職業性滑囊炎的鑑別診斷

A.4.1 化膿性滑囊炎好發於膝、肘、踝關節。急性期表現爲劇烈疼痛,局部有紅、腫、熱、痛,穿刺可抽出膿液,可伴有體溫升高和白細胞增多等。

A.4.2 結核滑囊炎比較少見,可以原發,也可以繼發於鄰近的骨結核。一般起病緩慢,症狀不明顯,局部可有疼痛、腫脹,如抽出乾酪樣物,塗片或結核菌培養陽性可確診。

A.4.3 退行性骨關節炎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關節邊緣有骨刺形成。多見於中老年人,常見於指間關節拇指腕掌關節髖關節和膝關節。主要表現爲疼痛,休息後疼痛稍緩解,活動疼痛加劇,肢體活動受限X線攝片可見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質增生和囊性改變。

A.4.4 類風溼滑囊炎較常見,多見於跟部滑囊,大多伴有手、足等其他關節類風溼關節炎病變。

A.4.5 痛風性關節炎常見於趾、蹠趾關節之內側,尤其伴有外翻的患者。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的表現。如血尿酸測定超過420 μmol/L或穿刺液內找到尿酸結晶可以確定診斷。

A.4.6 在對井下工滑囊炎診斷時,還須注意腱鞘囊腫、滑膜瘤、滑膜囊腫、Baker囊腫、纖維瘤脂肪墊等疾病相鑑別。

7.5 A.5 處理原則

7.5.1 A.5.1 治療原則

a) 急性滑囊炎:靜息、制動、冰敷、口服藥物、物理治療、局部穿刺抽液等治療,預防繼發感染

b) 慢性滑囊炎:口服藥物、物理治療、囊內注射藥物等治療,無效時行滑囊切除術。但當皮膚出現胼胝樣改變時,手術傷口不易癒合或術後瘢痕形成影響關節功能,手術應慎重。

7.5.2 A.5.2 其他處理

a) 急性滑囊炎患者治癒後可恢復原工作,久治不愈或反覆發作者以及慢性滑囊炎患者脫離原工作。

b) 如需勞動能力鑑定,按照GB/T 16180處理。

8 參考文獻

[1]GB/T 16180 勞動能力鑑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10 解讀

井下作業的勞動者由於長時間工作於狹窄空間,滑囊因特殊的職業活動條件發生急性外傷或長期摩擦、受壓等機械因素導致無菌炎症改變。2002年我國修訂並頒佈《煤礦井下工滑囊炎診斷標準》(GBZ 82—2002),爲保護井下作業勞動者身體健康、維護勞動者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次修訂主要內容包括:

一、調整了標準的適用範圍

2013年《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將“煤礦井下工滑囊炎”更改爲“滑囊炎(限於井下工人)”。本次診斷修訂後適用範圍同步覆蓋了所有井下工人。

二、增加了輔助檢查的內容

2002版標準診斷分期中,判定滑囊炎的輔助檢查依據爲穿刺液的性質。目前常規B超和磁共振檢查X線攝片等都可爲滑囊炎的診斷提供明確依據。因此本次標準修訂增加了關於急性和慢性滑囊炎相關輔助檢查的內容,並界定了急性滑囊炎和慢性滑囊炎的診斷要點。

三、修訂了“診斷分型”

結合近十年來井下工滑囊炎實際發病情況,本次修訂取消亞急性滑囊炎,將職業性滑囊炎分爲急性和慢性兩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