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側體激素

化學殺蟲劑類別 病媒生物控制術語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ān cè tǐ jī sù

2 註解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是昆蟲在發育過程中由咽側體所分泌的一種激素。在幼蟲期,能抑制成蟲特徵的出現,使幼蟲蛻皮後仍保持幼蟲狀態;在成蟲期,有控制性的發育、產生性引誘、促進卵子成熟作用[1]

保幼激素又稱咽側體激素幼蟲激素。此爲V.B.Wigglesworth對吸血蝽象開始使用的名稱。用環氧-倍半萜烯類在蟲體及咽側體的組織培養液中,發現有構造稍微不同的三種活性物質,分別稱爲JHⅠ、JHⅡ、JHⅢ。是由B.J.Bergot等於1980年發現的,其中最常見的是JHⅢ。它的主要作用是:(1)保持幼蟲的特徵:(2)維持前胸腺;(3)提高卵巢成熟作用。在幼蟲期,保幼激素分泌以後,分泌前胸腺激素時,會引起幼蟲脫皮。到末齡也許是因爲昆蟲體內保幼激素的分泌減少,或激素很快失去活性,而引起化蛹(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則變爲成蟲)。因此被認爲是具有維持幼蟲特徵作用激素,但對吸血椿象(Rhodni-us prolixus)等的成蟲,若給予保幼激素和脫皮激素,則在脫皮後的表皮上,發生部分的幼蟲特徵,因此認爲具有積極進行幼生代的作用。在幼蟲末期,若給予保幼激素,有時可產生殘留幼蟲特徵的蛹(後成現象,metathetely)。認爲是破壞了前胸腺激素平衡的緣故。如將保幼激素供給蛹,則脫皮後也有再次化爲蛹(第二次蛹second pupa)的。此外,保幼激素能引起成蟲生殖腺的成熟蜚蠊和獵蝽的雌體,在卵巢發育時的脂肪體中,卵黃形成蛋白的合成和放出,由卵母細胞進行吸收,受着保幼激素的支配。蝗蟲的雌體具有促進由濾泡細胞形成卵黃和卵殼以及促進卵管基部卵囊形成的作用。吸血蝽象的雄體有維持精珠附腺活性的作用。另外具有導致產生性外激素和促使蝗蟲類體色綠化的作用。據說還有維持二化螟等幼蟲滯育作用

3 參考資料

  1. ^ [1] GB/T 31721—2015, 病媒生物控制術語與分類[S].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