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應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óu shè xiào yìng

2 英文參考

projection effect

3 註解

投射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認知者形成對別人的印象時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射的就是這種投射效應的一個側面。

所謂超限效應是指剌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轉變後進生不是一勞永逸的,後進生的轉化一般要經過醒悟、轉變、反覆、鞏固、穩定的過程,而反覆又是轉變中的中心環節,甚至會出現幾次較大的反覆。這是因爲這些學生意志品質不夠完善,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面對後進生的反覆,教師要特別謹慎,絕不能氣餒和放棄教育,應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心理特點,不斷調整教育方案,使後進生渡過反覆關,更快地進步起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防止"超限效應"的消極影響。因爲有的教師面對後進生的反覆,會失去教育的信心,過分責備後進生,在批評學生之後,會覺得意猶未盡,重複批評後進生,接着還是批評......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同樣的批評,使學生極不耐煩,討厭至極。教師不能動輒採取"翻老賬"、"揭老底"的做法,切忌再用陳穀子爛芝麻翻個沒完沒了的方法,那樣會加重差生的精神負擔,使他們喪失進步的信心,並容易造成師生感情上疏遠。產生逆反心理,教師講最多的道理,或要他們做這做那,往往會置之不理。從心理角度上講,第一次挨批評時,學生的厭煩心理並不太大,但是在第二次,往往使厭煩度倍增,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那麼批評的累加效應就會更大,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增加,說不定因而演變成反抗心理,甚至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