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關

經穴別名 腧穴學 中醫學 鍼灸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guān

2 英文參考

Chéngfú BL36[中國鍼灸學詞典]

Dàhè KI12[中國鍼灸學詞典]

3 概述

陰關:1.承扶穴的別名;2.大赫穴的別名。

4 承扶穴·陰關

陰關經穴別名[1][2]。即承扶[2][2]。出《鍼灸甲乙經》。

穴位承扶
漢語拼音Chengfu
羅馬拼音Chengfu
美國英譯名Support
各國代號中國BL36
日本36
法國莫蘭特氏V50
富耶氏
德國B50
英國B50
美國BI36

承扶經穴名(Chéngfú BL36)[3]。出《鍼灸甲乙經》。承扶亦作扶承[4]。別名肉郄陰關皮部[4]。屬足太陽膀胱經[4]。承即承受,扶指佐助,本穴位股骨上段,當肢體分界的臀溝中點,有佐助下肢承受頭身重量的作用,故名承扶[4]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瘡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祕結,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腰腿痛,現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療腰背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後遺症,腰部疼痛,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股部疼痛大便難,下肢麻痹癱瘓,腰骶神經根炎,下肢癱瘓便祕痔瘡,尿瀦留,臀部炎症等。

4.1 承扶穴的別名

肉郄陰關皮部扶承(《鍼灸甲乙經》),陰關(《楊敬齋鍼灸全書》),皮郄[5]

4.2 出處

鍼灸甲乙經》:陰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

4.3 穴名

承即承受,扶指佐助,本穴位股骨上段,當肢體分界的臀溝中點,有佐助下肢承受頭身重量的作用,故名承扶[5]

承,佐助擔當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人身坐立有木之象,穴在身軀之下方,正爲人體之扶持,謂其對扶持人體與治療下肢風病,俱可承擔也,在下肢風病及風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提攜嬰兒,負之抱之,均以手承扶其臀,本穴在臀橫紋正中,適當挾持着手之處,故名承扶[5]

4.4 所屬部位

大腿[6]

4.5 承扶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承扶穴在大腿後面,臀下橫紋的中點[7][7]

承扶穴位於股後區,臀溝的中點,俯臥取之[7]

承扶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肌肉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4.6 承扶穴的取法

俯臥位,在臀橫紋正中取穴

承扶穴位於股後區,臀溝的中點。俯臥取之[7]

俯臥位,於大腿與臀部交界之臀溝中點處取穴[8]

4.7 承扶穴位解剖

承扶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坐骨神經、內收大肌。有與坐骨神經並行的動、靜脈分佈着股後皮神經,深層正當坐骨神經皮膚厚,由股後皮神經的臀下皮神經分佈。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闊筋膜。在半腱肌和股二頭肌之間,或穿經股二頭肌長頭刺入坐骨神經幹。坐骨神經由梨狀肌下孔離開骨盆,出現在臀大肌的深面,位於出入骨盆結構的最外側。該神經在臀區和股後區的體表投影在髂後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的中點,坐骨結節股骨大轉子之間連線中點稍外側,和股骨內、外側髁之間連線中點,以上三點的連線上。

4.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及半腱肌[8]

4.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股後皮神經的分支分佈;深層有臀下神經和臀下動脈分支分佈,並有坐骨神經本乾和股後皮神經本幹經過;

布有股後皮神經,深層爲坐骨神經;並有與坐骨神經並行的動、靜脈通過[8]

4.8 承扶穴的功效與作用

承扶穴具有通便消痔,舒筋活絡作用

承扶穴有舒筋活絡作用[8]

承扶穴具有通經活絡、疏利腰膝之功,爲治療腰腿部疾病的常用腧穴[9]

承扶穴對肢體風病具有攔截之效,有舒經活絡之用,主治尻尾股臀、陰寒大痛。因本經足少陰經俱由委中腎俞,此段經線,兩經並行。疊成一表一里,故淺取之則足太陽之經受之,深取之則足少陰之經受之。[9]

4.9 承扶穴主治病

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瘡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祕結,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腰腿痛,現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療腰背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後遺症,腰部疼痛,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股部疼痛大便難,下肢麻痹癱瘓,腰骶神經根炎,下肢癱瘓便祕痔瘡,尿瀦留,臀部炎症等。

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瘡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祕結[9]

承扶穴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10][10]

承扶穴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痔疾[10]

現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療腰背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後遺症[10]

承扶穴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大便難;以及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癱瘓[10]

1.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腰骶神經根炎,下肢癱瘓小兒麻痹後遺症

2. 其它:便祕痔瘡,尿瀦留,臀部炎症等。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直刺1~2寸[10][10][10],局部有酸脹感[10],可有觸電感傳至足底部[10]

直刺1~2.5寸[10]

4.10.2 灸法

可灸[10][10][10]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10]

艾炷灸溫鍼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4.11 承扶穴的配伍

承扶環跳懸鐘,有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

承扶秩邊承山,有清熱通便作用,主治便祕

承扶腎俞命門腰陽關,治腰痛[10]

承扶腎俞環跳風市陽陵泉足三裏三陰交,治下肢癱瘓[10]

4.12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痔、篡痛,飛揚委中承扶主之。腰脊尻臀股陰寒大痛,虛則血動,實則熱痛,痔篡痛,尻睢中腫,大便直出,承扶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小便不利

鍼灸大成》:久痔尻臀腫。

太平聖惠方》:五種痔疾,瀉鮮血,尻睢中腫,大便難小便不利

4.13 承扶穴研究進展

現代動物實驗證明,針刺承扶可使動物凝血時間明顯縮短,有止血和防止出血作用[10]

針刺承扶,可見動物腦組織內氨含量顯著增加,提示腦功能處於短期興奮狀態[10]

針刺承扶穴也可使麻醉動物已降低的腦乳酸明顯升高,又可使驚厥狀態下腦乳酸的高值下降[10]

電針承扶可見動物垂體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強,腎上腺組織抗壞血酸膽固醇以及周圍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明顯減少[10]

一般在針刺後30~60分鐘變化最爲明顯[10]

5 大赫穴·陰關

陰關經穴別名[10][10]。即大赫[10][10]。出《鍼灸甲乙經》。

穴位大赫
漢語拼音Dahe
羅馬拼音Taho
美國英譯名Great Threat
各國代號中國KI12
日本12
法國莫蘭特氏R12
富耶氏
德國N12
英國K12
美國Ki12

大赫經穴名(Dàhè KI12)[11]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陰維陰關[12]。屬足少陰腎經[12]大赫衝脈足少陰腎經交會穴[12][12]。大爲小之對,赫即顯赫,穴之所在相當於下焦元氣顯赫盛大之處,故名大赫[12]大赫穴主治肝腎,前陰部等疾患:如少腹急痛虛勞失精,陰上縮,莖中痛,女子赤白帶下陰挺遺精帶下月經不調痛經泄瀉少腹痛陽痿疝氣,現代又多用大赫穴治療精液缺乏症,精索神經痛,性機能障礙,慢性陰道炎,膀胱炎早泄睾丸炎盆腔炎等。

5.1 大赫穴的別名

陰維(《鍼灸甲乙經》)、陰關(《鍼灸甲乙經》、《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5.2 出處

鍼灸甲乙經》:女子赤淫大赫主之。

5.3 穴名

大爲小之對,赫即顯赫,穴之所在相當於下焦元氣顯赫盛大之處,故名大赫[12]

大,與小對言。赫,有顯赫盛大之義。此穴在橫骨穴上1寸,爲衝脈足少陰經之會穴,其穴陽氣盛大,精氣阜聚,爲下焦元陽升起,旺盛之處。又以其穴內臨子宮,婦人妊娠之後,此處突起易顯,因而名之。[12]

5.4 特異性

大赫穴是足少陰腎經衝脈交會穴

5.5 所屬部位

下腹[13]

5.6 大赫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大赫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13]

大赫穴位於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13]。仰臥取穴[13]

大赫穴位腹正中線臍下4寸,旁開0.5寸處(《銅人腧穴鍼灸圖經》)[13]

另說在臍下3.5寸,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臍下4寸,旁開1寸(《鍼灸大成》);臍下4寸,旁開1.5寸(《鍼灸資生經》)[13]

大赫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的位置

大赫穴的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的位置(肌肉

大赫穴的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的位置(內臟

大赫穴的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的位置

5.7 大赫穴的取法

仰臥位,在橫骨上1寸,中極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大赫穴位於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13]。仰臥取穴[13]

仰臥位,當恥骨聯合上緣中點上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處取穴[14]

5.8 大赫穴位解剖

大赫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橫筋膜腹膜筋膜。有腹壁下動、靜脈的肌支。分佈着肋下神經及髂腹下神經的分支。皮膚由髂腹下神經的前皮支分佈。腹腔內相對應的器官小腸、乙狀結腸

5.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錐狀肌上外側緣→腹直肌[14]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15]

5.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髂腹下神經皮支和腹壁淺動脈分支分佈;深層有肋下神經肌支和腹壁下動脈分支分佈[15]

布有肋下神經及髂腹下神經的分支,並有腹壁下動、靜脈的肌支通過[15]

5.9 大赫穴的功效與作用

大赫穴具有益腎助陽,調經止帶的功效。

大赫穴有益腎填精的作用[15]

大赫穴有調補肝腎、助熱生陽之功,即龍雷在下,水中發火之意。《內經》:“火太過,曰赫曦。”《詩經》:“赫赫明明”,“赫赫炎炎”,“王赫斯怒”,俱爲隆盛奮發之意。本穴平於中極,爲足少陰脈氣所發,與胞宮精室相應,蘊有赫赫之勢。其所治症,多屬子宮陰器、局部之虛證[15]

5.10 大赫穴主治病

大赫穴主治肝腎,前陰部等疾患:如少腹急痛虛勞失精,陰上縮,莖中痛,女子赤白帶下陰挺遺精帶下月經不調痛經泄瀉少腹痛陽痿疝氣,現代又多用大赫穴治療精液缺乏症,精索神經痛,性機能障礙,慢性陰道炎,膀胱炎早泄睾丸炎盆腔炎等。

大赫穴主治肝腎、前陰部等疾患。如少腹急痛虛勞失精、陰上縮、莖中痛、女子赤白帶下[15]

大赫穴主治陰挺遺精帶下月經不調痛經泄瀉[15]

大赫穴主治少腹痛月經不調帶下陰挺遺精陽痿疝氣[15]

大赫穴主治遺精陽痿陰挺帶下,莖中痛等[15]

現代又多用大赫穴治療精液缺乏症、精索神經痛、性機能障礙、慢性陰道炎、膀胱炎[15]

1.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精早泄陽痿睾丸炎

2. 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盆腔炎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一般直刺0. 5~1.0寸[15][15]

直刺1~1.5寸[15][15],局部有酸脹感[15],有時向上傳至胸腹部[15],向下放散至會陰[15]

注意大赫穴針前排空小便,針刺宜緩慢,以免刺傷膀胱[15]

5.11.2 灸法

可灸[15][15][15]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15]

艾炷灸溫鍼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5.12 大赫穴的配伍

大赫穴配關元三陰交,有益元氣,理下焦作用,主治月經不調陰莖疼痛

大赫穴配命門中封,有補命門益肝腎的作用,主治遺精滑精陽痿

大赫關元行間腎俞三陰交,治陰莖[15]

大赫太溪三陰交,治遺精陽痿[15]

5.1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衝脈足少陰之會。

鍼灸甲乙經》:男子精溢,陰上縮,大赫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男子虛勞失精,陰上縮,莖中痛。

鍼灸大成》:主虛勞失精,男子陰器結縮。莖中痛,目赤痛從內眥始,婦人赤帶

5.14 研究進展

5.14.1 卵巢功能的調節

據報道,針刺大赫中極關元或針刺與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並用,均可引起血漿黃體生成素卵泡激素的水平發生變化,尤其同時並用變化更爲顯著。如果對上述穴位埋針,則可改善遲發排卵黃體功能不全或兩者並存障礙。

現代研究證明,針刺大赫,配中極關元穴,對卵巢排卵功能有一定影響。可引起血漿黃體生成素卵泡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尤其是針刺配合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時變化更明顯。對上述穴位埋針,則可改善遲發排卵黃體功能不全或兩者並存障礙,從而治療卵巢功能異常。[15]

大赫穴,配中極血海,於兩次月經中間開始針刺,每日1次。治療50例不排卵患者,經1~7個週期治療後,有較好效果。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0.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59.
  5. ^ [5]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6.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9.
  7. ^ [7]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8.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47.
  9.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47.
  10. ^ [10]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1-82.
  11. ^ [1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
  12. ^ [1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
  13. ^ [1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14. ^ [14]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
  15. ^ [1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3-9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