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傷寒論》

清 張卿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第十二

桂枝湯方內。去桂枝。加茯苓白朮各三兩。餘根據前法煎服。小便利則愈。王宇泰雲。或問頭項強痛。此邪氣仍在表也。雖經汗下而未解。何故去桂加茯苓白朮。是無意於表也。曰、此非桂枝證。乃屬飲家也。夫頭項強痛。既經汗下而不解。心下滿而微痛。小便不利。此爲水飲內蓄。邪不在表。故去桂枝。加茯苓白朮。若得小便利。水飲行。腹滿減而熱自除。則頭項強痛悉愈矣。且如十棗湯證。頭亦痛。乃邪熱內蓄而有伏飲。故頭痛。其飲水頭痛。不須攻表。但宜逐飲。飲盡、則病安矣。張卿子云。逐飲何不用橘皮半夏。可見此停飲。以胃虛。故無汗耳。與五苓散近似。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脈浮。自汗出。小便數惡寒者。陽氣不足也。心煩、腳攣急者。陰氣不足也。陰陽血氣俱虛。則不可發汗。若與桂枝湯攻表。則又損陽氣。故爲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燥。吐逆者。先作甘草乾薑湯復其陽氣。得厥愈足溫。乃與芍藥甘草湯。益其陰血。則腳得伸。陰陽雖復。其有胃燥譫語。少與謂胃承氣湯。微溏以和其胃。重發汗亡陽。加燒針則損陰。內經曰。榮氣微者。加燒針。則血不流行。重發汗。復燒針。是陰陽之氣大虛。四逆湯以復陰陽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