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明 陶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時行兩感

時行者,春應暖而反大寒,夏應熱而反大涼,秋應涼而反大熱,冬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實時行之氣。春感寒邪在肝,升麻葛根解肌湯。夏感寒邪在心,調中益氣湯、射香湯、半夏桂枝甘草湯。秋感溼邪在肺,白虎加蒼朮發黃茵陳五苓散。冬感寒邪在腎,名曰冬溫,栝蔞湯。溫疫通用人蔘敗毒散升麻葛根湯。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爲時行寒疫,宜用辛溫藥發散。傷寒兩感,半屬於陰,半屬於陽,臟腑俱受病。一日太陽少陰俱病,則頭疼口乾煩滿而渴。二日陽明太陰受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語。三日少陽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口,不知人者,六七日死,長沙無治法。但凡兩感病俱作,治有先後,發表攻裏,本自不同。後人以意消息,謂如下利不止,身體疼痛,當先救裏,與四逆湯清便自調,與桂枝湯。然治有先後之說。太陽先受病,在表,先解表少陰先受病,在裏,先救裏。先表者,裏不可緩也。先裏者,表亦不可緩也。此通權變之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