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五苓散

清熱祛溼 中醫學 方劑學 中藥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chén wǔ líng sǎn

2 英文參考

yinchen wuling powd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rtenisiae Scopariae and Poriae Powd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茵陳五苓散爲方名,同名方劑約8首。其中,《金匱要略》方爲常用方,組成爲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心)五分[1],具有潤氣分燥熱,清熱祛溼的功效,治溼熱黃疸小便不利,偏溼重者。

4 金匱要略方論》卷中方之茵陳五苓散

4.1 方名

茵陳五苓散

4.2 別名

茵陳散(《聖濟總錄》卷六十)、五苓茵陳散(《證治準繩·傷寒》卷四)、五苓散(《傷寒大白》卷三)、茵陳五苓湯(《中國醫學大辭典》)。

本方方名,《外臺祕要》引作“茵陳蒿五苓散”。

4.3 處方

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心)五分[1]

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澤瀉一兩一分,豬苓茯苓白朮各三分,桂枝二分)[2]

茵陳蒿末10分,五苓散5分。

茵陳蒿末30克 五苓散15克

4.4 製法

上二味,和勻。

爲末[2]

4.5 功能主治

茵陳五苓散溼熱黃疸小便不利,偏溼重者[2]

茵陳五苓散具有潤氣分燥熱,清熱祛溼的功效。治溼熱黃疸,溼重於熱,小便不利,煩渴。黃疸病傷寒伏暑發黃小便不利,煩渴。因病未除,忽然一身面目悉黃,如橘子色,由瘀血在裏,或因大熱,以冷水洗之,溼熱相搏,燻蒸肌肉,謂之黃疸酒積黃疸小便不利陰黃小便不利

茵陳五苓散溼熱黃疸,溼重於熱,小便不利者。

4.6 用法用量

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2]

先食飲方寸匕,日3次。

每次6克,空腹時用米飲送服,一日三次。

4.7 臨牀應用

茵陳五苓散黃疸:有一家病傷寒7-8日,身體洞黃,鼻目皆痛,兩髀及項頸腰脊強急,大便澀,小便如金。予曰:脈緊且數,脾元受溼,暑熱蘊蓄於太陽之經,宿谷相搏,鬱蒸而不得散,故使頭面有汗,至頸以下無之;若鼻中氣冷,寸口近掌,無脈則不療。急用茵陳湯調五苓散與之,數服愈。

茵陳五苓散傳染性肝炎:用茵陳五苓散治療傳染性肝炎3例,肝功能均轉爲正常,黃疸指數迅速下降。其中一例肝功能損壞較嚴重,故恢復時間較長。治療過程無副作用肝臟腫大及消化系統症狀逐步消失,精神恢復迅速。

4.8 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顯示,茵陳五苓散具有利尿和保護酒精肝損傷作用[2]

4.9 各家論述

1.《醫方考》:茵陳黃家神良之品也,故諸方多用之;豬苓澤瀉茯苓白朮味淡,故可以導利小水;官桂之加,取有辛熱,能引諸藥直達熱邪蓄積之處。

2.《古今名醫方論》:羅東逸曰,治酒積黃疸,蓋土虛則受溼,溼熱乘脾,黃色乃見。茵陳專理溼熱發黃者所必用也;佐以五苓,旺中州,利膀胱;桂爲嚮導,直達熱所,無不克矣。

5 醫便》卷二方之茵陳五苓散

5.1 方名

茵陳五苓散

5.2 組成

茵陳3錢,白朮1錢半,赤茯苓1錢半,豬苓1錢,桂2分,澤瀉1錢,蒼朮1錢2分,山梔1錢2分,滑石1錢2分,甘草(炙)5分。

5.3 主治

溼熱黃疸

5.4 用法用量

燈心1握,水煎,食遠服。

6 《杏苑》卷三方之茵陳五苓散

6.1 方名

茵陳五苓散

6.2 組成

茵陳1錢5分,澤瀉1錢2分,茯苓1錢,豬苓1錢,白朮1錢,官桂3分,枳實6分。

6.3 主治

熱蓄髮疸。

6.4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7 《便覽》卷二方之茵陳五苓散

7.1 方名

茵陳五苓散

7.2 組成

黃芩黃連山梔仁、茵陳豬苓澤瀉蒼朮青皮龍膽草等分

7.3 主治

黃疸

7.4 用法用量

水2盞煎服。

7.5 加減

有積,加莪術三棱砂仁陳皮神曲

8 普濟方》卷一三二方之茵陳五苓散

8.1 方名

茵陳五苓散

8.2 組成

生料五苓散1兩加茵陳半兩,車前子1錢,木通1錢,柴胡1錢半。

8.3 主治

傷寒溼溫熱病感冒後發爲黃疸小便赤,煩渴發熱,不得安寧。此蓋汗下太早,服藥不對證,因感溼熱病,以致偏身發黃

8.4 用法用量

(口父)咀,分作2服。每服水1碗,加燈草50莖,同煎8分,去滓,食前服,滓再煎,連進數服。小便清利爲愈。

8.5 加減

酒後得證,加幹葛2錢。

9 保嬰撮要》卷十方之茵陳五苓散

9.1 方名

茵陳五苓散

9.2 別名

茵陳四苓散

9.3 組成

赤苓3分,豬苓3分,澤瀉3分,白朮3分,茵陳3分。

9.4 主治

伏暑發黃,煩渴,小便不利溼熱黃疸

9.5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6 附註

茵陳四苓散(《羅氏會約醫鏡》卷十一)。

10 《內科摘要》卷下方之茵陳五苓散

10.1 方名

茵陳五苓散

10.2 組成

茵陳1錢,白朮1錢,豬苓1錢,桂3分,澤瀉1錢5分。

10.3 功效

利溼

10.4 主治

酒積

10.5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 《幼科金針》卷下方之茵陳五苓散

11.1 方名

茵陳五苓散

11.2 組成

豬苓澤瀉、焦白朮茯苓川連、黑山梔茵陳大黃

11.3 主治

溼熱黃疸

11.4 用法用量

水煎熱服

12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7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