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氣

行鍼 針刺方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 刺法灸法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uī qì

2 英文參考

inducing acu-esthes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rrival promoting of q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催氣(arrival promoting of qi)爲催促儘快得氣方法[1]。指通過手法使氣[2]。臨牀上,通常採用持續捻轉提插,改變針刺的深度和方法,或用循、攝、彈、搖,或用艾卷燻灸方向促使氣至以達到催氣的目的[3]

神應經》載:“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針,細細動搖進退搓捻,其針如手顫之狀,是謂催氣。”這是採用震顫提捻的方法催氣[3]。此外,如刮動針柄、動搖針體,在經絡循行路線上施以循攝之法等也都具有催氣作用[3]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4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