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指
概述:大指为人体部位名:1.拇指;2.足大趾。《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
-
凤凰展翅
概述:凤凰展翅:1.针刺手法名;2.小儿推拿方法;3.练功方法。出明·徐凤《金针赋》。见《针灸大成》卷四:“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飞腾之象,一捻一放。”其法先进针至深(地)部,再提针至浅(天)部,得气后,再进针至中(人)部,随即大幅度的快速捻转,一捻一放,针柄飞旋,如凤凰展翅状。出《小儿推拿广意》。
-
发汗
《厘正按摩要术》卷二:“汗法:周于蕃曰:凡小儿寒热互作,鼻流清涕或昏迷不醒,一切急慢惊风等症,须用葱姜煎汤,以左手托病者头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谓之洗井灶,以通脏腑之气,随用两大指蘸汤,摩洗鼻两边二十四次,后又蘸汤,由鼻梁山根推至印堂颅门三十六次;
-
汗法
概述:汗法:1.治疗八法之一;《厘正按摩要术》卷二:“汗法:周于蕃曰:凡小儿寒热互作,鼻流清涕或昏迷不醒,一切急慢惊风等症,须用葱姜煎汤,以左手托病者头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谓之洗井灶,以通脏腑之气,随用两大指蘸汤,摩洗鼻两边二十四次,后又蘸汤,由鼻梁山根推至印堂颅门三十六次;
-
十四法
概述:十四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明·汪机《针灸问对》载“切、摇、退、动、进、循、摄、努、搓、弹、盘、扪、按、提”十四法,是将爪法、切法合并,捻法、搓法合并,又另加努法,并对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较详细论述和阐发。盘法摇法:摇法为针刺手法名。弹法一般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
-
打马过天门
打马过天门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即打马过天河。出陈氏《小儿按摩经》。4.用左大指捏儿总筋,左大、中指沿天河弹至曲池,反复几遍,再掐肩井、琵琶、走马等穴(见《厘正按摩要术》卷三)。推劳宫可补心气,推左手由尺侧而还可通小肠之气,推右手经桡侧而还可通大肠之气(见《脏腑图点穴法·点穴法》)。
-
打马过天河
打马过天河为小儿推拿方法。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打马过天门。4.用左大指捏儿总筋,左大、中指沿天河弹至曲池,反复几遍,再掐肩井、琵琶、走马等穴(见《厘正按摩要术》卷三)。推劳宫可补心气,推左手由尺侧而还可通小肠之气,推右手经桡侧而还可通大肠之气(见《脏腑图点穴法·点穴法》)。
-
猿猴摘果
猿猴摘果为小儿推拿方法名。用两手大指、中指挟住患儿两耳尖向上提数次;《厘正按摩要术》卷三:用左手食、中二指捏小儿阳穴,大指捏阴穴。属寒症者,用左大指从阴穴往上经三关揉至曲池,转下经六腑揉至阳穴,名转阳过阴;俱揉几遍,揉毕,再用右大指捏小儿心、肝、脾穴各一下,并各摇几十次,寒证往里摇,热证往外摇。
-
正骨八法
概述:正骨八法为骨折、脱臼及软组织损伤的八种整复治疗手法。即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法、摩法、推法、拿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摸法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
-
凤凰单展翅
凤凰单展翅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凤单展翅。2.左手跪顶小儿一窝风处,右手食指将小儿大指屈压在内劳宫,右大指按拿外劳宫并摇动(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3.右手拿小儿中指,左手按掐外肘处,慢慢摇动,能消噎膈,除虚热(见《幼科推拿秘书·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
-
凤单展翅
凤单展翅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凤凰单展翅。2.左手跪顶小儿一窝风处,右手食指将小儿大指屈压在内劳宫,右大指按拿外劳宫并摇动(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3.右手拿小儿中指,左手按掐外肘处,慢慢摇动,能消噎膈,除虚热(见《幼科推拿秘书·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
-
巨指
巨指为大指的别名。大指为拇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也指足大趾。《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别跗上,人大指之间。”
-
手太阴经筋
手太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本经筋发病,在其循行和结聚的部位产生掣引、转筋、疼痛,重者可成息贲病,胁肋拘急、吐血。
-
右左转
右左转刺法用语。指针刺的捻转方法。一般用右手持针,当大指向前,食指退后,称为左转或外转;大指向后,食指向前,称为右转或内转。《针经指南》:“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后世结合捻转提出多种补泻手法。参见捻转补泻条。
-
左右转
左右转为刺法术语。《针经指南·气血问答》:“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后世根据捻转提出补泻手法多种。左右转参见捻转补泻:捻转补泻为针刺补泻法之一。原称子午补泻。手三阳、足三阴、任脉,右转顺经为补;在《金针赋》《神应经》等书中还有按男女、左右侧、上下肢、阴阳经的不同而区分捻转补泻。
-
捻法
概述:捻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大成》列为下手八法之一。内捻者,令气向下而治病。参见左右转:左右转为刺法术语。《针经指南·气血问答》:“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后世根据捻转提出补泻手法多种。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指(趾)间关节的酸痛,肿胀或屈伸不利等症。
-
手足大指爪甲穴
《神应经》:“癫痫、鬼眼4穴,在手大指足大指内侧爪甲角,其艾炷半在爪上,半在肉上,三壮极妙。”《类经图翼》以“两手足大指爪甲”列作奇穴,名手足大指爪甲穴。《医学入门》、《医宗金鉴》则将位于手大指内侧爪甲角的二穴称“鬼哭”。《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谓本穴即少商二穴和隐白二穴。刺灸法:艾炷灸3~
-
足大趾丛毛
足大趾丛毛指大敦穴。《千金要方》:“魇,灸两足大指丛毛中各二七壮。”足厥阴肝经即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丛,一作“聚”。
-
鱼
鱼即手鱼。《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手鱼指手腕与大指本节之间隆起的肌肉,其状如鱼,因名。《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鱼际者,手鱼也。”
-
压法
压法为推拿手法名。见《诸病源候论·目暗不明候》。有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等作用。又名抑法。用手指、手掌或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按压穴位。《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厘正按摩要术·按法》:“按而留之者,以按之不动也。
-
努法
努法为针刺手法名。指入针得气后,用大指、食指捏住针头,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以使气行的办法。具有行气的作用,在龙虎升腾法中用之。《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弹而努之”,指在行针之前,用手指弹动穴部促使气血充盛。
-
运土入水
运土入水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①用运法由小儿拇指指腹部的脾经穴起,沿手掌的掌根和尺侧部,至小指指腹的肾经穴。肾水频数无统用之,又治小便赤涩。”《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土者脾土也,在大指;水者坎水也,在小天心穴上,运者从大指上推至坎宫。
-
开璇玑
开璇玑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清·杨光斗《幼科集要》。再从心坎处分推至胁肋64次,从心坎推下脐腹64次,用右手掌心合儿脐上,左右推挪各64次,再用双手自脐中推下至少腹64次,最后用两大指推尾尻穴至命门两肾间。治小儿气促,风寒痰闭、夹食腹痛,呕吐泄泻,发热抽搐,昏迷不醒等证。
-
足厥阴经筋
足厥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结内辅骨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症:足大趾强滞不适,内踝前部痛,膝内侧部痛,大腿内侧痛、转筋,阴器不能运用。若房劳过度,耗伤阴精则阳萎不举,伤于寒邪则阴器缩入,伤于热邪则阴器挺长松弛。
-
次大指
次大指为人体部位名。大指与中指间之指,居大指之次,故称。即手第二指,又名食指、次指、大指次指。
-
按弦搓摩
按弦搓摩小儿推拿方法名。②左手拿儿手、掌向上,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按摩,经三关至曲池,再经六腑至阴池穴,属阳证,关轻腑重;属阴证,腑经关重;③用两大指搓儿手与肱之背面各几下,再拿儿手慢慢摇动(见《增图考释推拿法》上卷)。此法能消痰化积,消痞。
-
握固
握固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式。方法为以余四指握大拇指成拳,仿胎儿之状,男左女右。吾以左右拇指掐其三指之文,或以四指总握其拇,用左右手以拄腰腹之间者也。”这种手式有促使心气归一、辟邪毒之气的作用。《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
-
揉脐法
揉脐法小儿推拿方法名。《针灸大成》卷十:“揉脐法:掐斗肘毕,又以左大指按儿脐下丹田不动,以右大指周围搓摩之,一往一来。”《幼科推拿秘书》指出揉脐可止泻痢。
-
爪甲
爪甲指(趾)甲的通称。十二经脉皆起、止于爪甲侧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证治准绳》卷三:“爪甲边缘结脓,剧者爪皆脱落。”
-
手太阴之筋
手太阴之筋即手太阴经筋。《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出缺盆(锁骨上窝),结于肩髃部前方,再上结于缺盆,下行结于胸里,散布贯穿胃的上口贲门部。
-
足太阴经筋
《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太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其病症,可见足大趾牵引内踝作痛,转筋,膝内辅骨部疼痛,股内侧牵引髀部作痛,阴器扭转疼痛并向上牵引脐及两胁作痛,且能牵引胸膺和脊内疼痛。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
-
审机
审机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名称之一。系指手术前的准备和对病情审视。见《目经大成》卷二。其具体方法是:患者先以水洗眼,靠定头项坐稳安静。医师用左手大指、食指分开眼皮并以此二指捺住白睛,次用右手大指食物中指执针使其紧而直,无名指略按眼眶,使能动而察 、静而观廓。参见拨内障手法条。
-
飞法
概述:飞法:1.针刺手法;指针刺后,用右手拇食两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的催气方法。进针后,右手大指、食指捻针时,把食指向前连搓三下,放开手指,因称之为“飞”,一捻一放,反复数次,可使针感增强。故近世对一退三飞、一飞三退,通常理解为一退三进、一进三退。
-
皮罢
皮罢为推拿穴位名。出周于蕃《推拿仙术》。位于大指端爪甲内。《推拿仙术·身中十二拿法》:“八拿皮罢穴,属肝经能清神。”《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法》:“大指端即肝记穴,又名皮罢。掐之治哮喘,并治昏迷不醒者。”
-
龙虎升降
概述:龙虎升降为针刺手法名。龙虎,指左右捻转;《针灸大成》卷四:“凡用针之法,先以右手大指向前捻之,入穴后,以左手大指向前捻,经络得气行,转其针向左、向右,引起阳气,按而提之,其气自行,如气未满,更依前法再施。”最后据情使用按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有调和阴阳,宣通经络的作用。
-
天河水
概述:天河水为推拿穴位名,即天河。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一切热证。腕横纹上三横指处。
-
天河
概述:天河为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又名天河水。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一切热证。
-
大推天河水
大推天河水为小儿推拿方法名。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一切热证。腕横纹上三横指处。
-
龙虎升腾
概述:龙虎升腾:1.针刺手法名;2.龙虎升降法。出《针灸问对》。龙虎,指左右捻转;即先用右手大指向前捻针,进穴后,再用左手大指向前捻针,得气后又向左向右转针,并用下按上提动作,使气行。最后据情使用按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有调和阴阳,宣通经络的作用。
-
手鱼
手鱼为人体部位名。指手腕与大指本节之间隆起的肌肉,其状如鱼,因名(指大鱼际部,在手腕之前,大指本节之后,有肌肉隆起如鱼,因名)。《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鱼际者,手鱼也。”
-
爪摄
爪摄为针刺辅助手法名。指针刺入后,用大拇指指甲于所针穴位上下掐按的方法。多用于滞针或针感迟钝时。《针灸大成》:“凡下针,如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其气自通行也。”《针经指南》:“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甲上下切,使气血自得通行也。”
-
推肚脐
推肚脐小儿推拿方法名。用两大指交互由脐向小腹或小腹向脐推。《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推肚脐:须蘸汤,往小腹下推,则泄;由小腹往肚脐上推,则补。”
-
十大手法
《厘正按摩要术》:“十大手法:治乳滞感寒,将儿左手掌向上,医用两手中、名、小三指托住,将二大指轻按三关六腑之中,左食指靠腑,右食指靠关,中掐旁揉,自总经起循环转动至曲池边,横空三指,自下复上,三四转为妙。”方法同《小儿推拿广意》的黄蜂入洞法,即在小儿前臂屈侧部正中,从腕横纹盘旋揉至肘横纹处。
-
摄法
概述:摄法:1.针刺辅助手法名;指入针后,以押手指甲在针刺腧穴所在经络上下进行按捏以催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列为十四法之一。《针灸问对》:“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于所属经分来往摄之,使气血流行,故曰摄以行气。”作用与拿法相似而刺激量较强。
-
曲尺
曲尺为经外奇穴名。位于足背内侧,内踝前下方,当胫骨前肌腱与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主治少腹疼痛、遗精疝气等,一般艾炷灸3~《医心方》引“《小品方》曰:在一脚跌上,胫之下,接腕曲屈处,对大指岐,当踝前,两筋中央陷者中,是也。”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掐中指甲法
掐中指甲法小儿推拿方法名。《保赤推拿法》:“掐中指甲法,将儿中指甲上面轻轻掐之,止儿泻。”《厘正按摩要术》:“掐中指甲,医者以大指入儿中指甲内,着力掐之,治急慢惊。”
-
掐揉五指节法
掐揉五指节法小儿推拿方法名。《推拿指南》:“掐揉五指节法,此法治风痰咳嗽,口眼歪斜,……用右大指甲掐之,复以右大指面揉之,男左女右。”
-
气虚耳鸣
多由气虚或中气下陷导致本病。《医钞类编·耳病门》:“耳聋、耳鸣:有痰,有火,有气虚,有阴虚,有肝火。”《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医学入门·耳》治气虚耳鸣,四君子汤。若气虚有火,四君子加山栀、柴胡。
-
脾足太阴经病证
脾足太阴经病证病证名。指脾经经气异常所产生的病证。《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为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脾土
脾土①指脾脏。《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②推拿穴位名。《针灸大成》卷十:“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大拇指属脾土,脾气通于口,络联于大指,通背右筋、天枢穴、手列缺穴、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