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病毒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uán rǎn xìng fǎ shì náng bìng bìng dú

2 英文參考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4 英文名稱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

5 分類類型

7 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本特性

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顆粒無囊膜、直徑60nm,有一層外殼,20面體對稱。基因組含A、B兩個線狀雙股RNA分子。大小60kbp,有兩個開放閱讀框,較大的一個編碼一個聚合蛋白及VP4,前者加工後形成VP2、VP3兩個結構中的表位。

病毒對熱(60℃30min)穩定,在pH3~9、經乙醚氯仿處理均不喪失其傳染性。

病毒複製細胞的RNA及蛋白質的合成無明顯影響。病毒胞漿組裝並蓄積。約有半數的成熟病毒顆粒爲細胞結合狀態

傳染性囊病病毒是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全世界均有發現,很少雞羣能保持病毒狀態。

8 傳染性法氏囊病致病機

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後在腸道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複製,進入部分循環系統,導致初次病毒血癥。在感染後llh,在腔上囊(簡稱囊)淋巴細胞檢測病毒抗原。此時大量的病毒從囊釋放,導致二次病毒血癥,並在其他組織中定位。

由於病毒在囊內的前淋巴細胞選擇性地複製,從而造成免疫抑制。3~6同齡雞的囊發育最完全,因此最易感。感染囊增大到正常大小的5倍,水腫充血,帶有條紋。

病毒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或經口感染,可經雞糞排出,在外環境中極穩定,在雞圈內可存活4個月以上,在飼料中可存活7周左右。帶毒雞胚可垂直傳播

9 傳染性法氏囊病臨牀特徵

傳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齡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除可引起易感雞死亡外,早期感染還可引起嚴重的免疫抑制,其危害非常嚴重,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本病的突出表現是雞羣突然發病,採食量銳減,死亡率增高。雞羣的飼養管理條件越差,發病年齡越小,或伴發有其他疾病,如新城疫等,死亡率就越高。

雞精神沉鬱,羽毛松亂;拉白色黏液樣糞便,肛周羽毛被污染脫水嚴重時,走路不穩,並見全身震顫,最後衰竭死亡。發病後3--4天達到死亡高峯,病程7天左右。病雞脫水,爪乾燥無光,皮下組織乾燥胸肌色澤發暗;腿肌和胸肌出血,呈塊狀或條狀。法氏囊普遍水腫漿膜面呈膠凍樣,或法氏囊出血呈紫葡萄樣;法氏囊黏膜充血出血壞死,呈紫紅色,病程較長者,可見法氏囊萎縮乾酪壞死腎臟腫脹,有尿酸鹽沉積,急性死亡者兩胃交界處可見帶狀出血肝臟腫脹、出血、黃染。

10 傳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點

傳染性法氏囊病主要發生於 2~11周齡雞,3~6周齡最易感。感染率可達100%,死亡率常因發病年齡、有無繼發感染而有較大變化,多在5 ~40%,因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對一般消毒藥和外界環境抵抗力強大,污染雞場難以淨化,有時同一雞羣可反覆多次感染

11 診斷

可取囊組織的觸片用免疫熒光抗體檢測,或用囊組織的懸液作瓊脂擴散試驗,檢出病毒抗原。用雞胚分離病毒較爲敏感,可取9~11日齡雞胚,接種絨尿膜,通常在3~5d內死亡,胚體皮下及腎出血,肝微綠並有壞死竈。有些毒株也能在雞胚源的細胞生長,產生CPE,易產生缺陷型病毒顆粒。檢測抗體可用中和試驗或ELISA。

12 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預防與控制

疫苗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種雞可用弱毒苗飲水免疫,在18同齡產蛋前接種滅活的油乳劑苗,一年後重復一次,在整個產蛋期,可維持高水平的中和抗體。母源抗體孵化後4~7周的雛雞可提供有效的保護。母源抗體水平低下的雛雞可在1~2同齡時用弱毒苗免疫病毒VP2基因在酵母或桿狀病毒表達的基因工程疫苗已有報道,可產生高滴度的中和抗體,但尚未能替代傳統疫苗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