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綱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ǔ rǔ gāng

2 註解

哺乳綱脊椎動物亞門的1綱,通稱獸類。身體被毛;體溫恆定;胎生(單孔類例外)和哺乳;心臟左、右兩室完全分開,左心室將鮮血通過左動脈弓泵至身體各部;腦顱擴大,腦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塊聽骨;下頜由1塊齒骨構成,與頭骨爲齒-鱗骨關節式;牙齒分化爲門齒犬齒和頰齒;7個頸椎,第1、2頸椎分化爲環椎和樞椎。獸類是動物界進化地位最高的自然類羣,除南、北極中心和個別島嶼外,幾乎遍佈全球,現存 19目123科1042屬4237種。中國有11目,都是有胎盤類。

結構功能獸類的先進性表現在:①腦高度發展,在智力和對環境反應上遠遠超過其他類羣;②恆溫,完善的血液循環系統,優良隔熱性能的體表毛被和其他體溫調節的機制,提供了穩定內環境,減少了對外界環境的依賴;③胎生哺乳,除最原始的單孔類卵生外,都是胎生。高級種類在胚胎子宮壁之間形成母子營養交換的組織(即胎盤)。母獸對仔獸進行較長期的哺乳和撫育,從而使後代有較高的成活率,仔獸還可通過學習,獲得適應技能

地理分佈根據獸類的區系特徵,全世界被劃分爲7 個動物地理界:古北界、新北界、新熱帶界、埃塞俄比亞界、東洋界、大洋洲界、南極界。各地理界均有自己獨特的獸類區系,包括特有的目、科、屬、種和亞種。世界各動物地理界之間的獸類區系從北向南差異愈來愈大。在古北界和新北界的北部,有許多共同的種,只有亞種的差異;南部開始有不同的種、屬;再向南,各地理界之間則有不同的科、目。中國地跨古北、東洋兩界。北方屬古北界,哺乳綱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屬東洋界,代表科有長臂猿科、懶猴科、大熊貓科、靈貓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豬尾鼠科、竹鼠科等。

環境適應環境條件趨於極端化時,獸類的適應十分明顯。例如在荒漠環境中,駱駝和跳鼠都有許多保持水分適應:減少尿中水分,不把水分用於調節體溫,充分利用分解食物產生的水,穴居,夜行等。極地環境北極狐等都具有十分保暖的毛皮。

生活方式適應①運動,原始哺乳動物的適於在地面行走的五趾型四肢隨着適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衍生出許多特化類型,如營水生生活的鯨類和海牛類的後肢退化,前肢演變爲鰭狀;適應飛翔生活的翼手類的指骨延長,指和四肢間發展了翼膜;營地下生活的鼴鼠類的前肢呈鏟形;在開曠草原奔跑的有蹄類的四肢趾端具蹄,爲了減輕四肢的重量,巨大的肌肉位於臀部;樹棲的獸類或是具銳爪便於在樹幹上攀爬,如松鼠類,或是具長指(趾)便於抓握樹枝,如靈長類,還有極爲特殊的適應樹棲運動的獸類,如南美熱帶森林中的樹懶,其趾端具巨大的鉤狀爪,用以在樹上攀爬和懸掛。②食性,原始獸類主要是以昆蟲爲食的雜食動物。後來,因適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演變爲:雜食者,以動物和植物爲食;草食者以植物爲食;肉食者以動物爲食。

分類現存哺乳動物分屬兩個亞綱:①原獸亞綱,卵生獸類,包括針鼴和鴨嘴獸,產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新幾內亞,現存只有1目2科3屬6種。②獸亞綱,胎生獸類,又分爲 2個次亞綱:後獸次亞綱,包括各種有袋類,產於南、北美洲、澳大利亞及其鄰近島嶼,共1目9科81屬約250種;真獸次亞綱,包括各種有胎盤類,廣佈世界各地,共17目112科約958屬3981種。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