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2002 nián nuò bèi ěr shēng lǐ xué huò yī xué jiǎng

2 註解

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英國科學家悉尼·布倫納、約翰·蘇爾斯頓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獲得,以表彰他們在器官發育細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調節方面做出的貢獻。

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說,組成人體細胞有數百種,它們都由受精發育而成。在從胚胎胎兒生長過程中,細胞數量急劇增長。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就由這些成熟細胞組成。一個成年人體內也不斷產生大量新的細胞。在人體內新細胞不斷繁殖的同時,舊的細胞也會不斷死亡,使人體組織內的細胞數量保持平衡細胞這種微妙而又有規律的消亡被稱爲細胞程序化死亡。

今年的獲獎者在器官發育細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調節上做出了基礎性發現。對線蟲的研究使他們發現了能調節器官發育細胞程序化凋亡的關鍵性基因,並證明這種基因也存在於高級生物體包括人體內,這打開了探究人體細胞分化和演變的大門。其中,布倫納創造性地把線蟲作爲實驗模型,從而把基因分析細胞分化、演變及器官發育聯繫起來,並能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研究細胞分化。這是其他相關發明的基礎。蘇爾斯頓的貢獻是繪製出了基因圖譜,每個細胞分化演變都可以在線蟲組織中發現。他證明特定細胞程序化死亡是器官正常演變的一部分,並發現了參與細胞死亡過程的基因的第一個突變。霍維茨則發現了控制線蟲細胞死亡的關鍵基因及這些基因細胞死亡過程中是如何互相作用的,並證明相關基因也存在於人體

這些發現對現代醫學十分重要,有助於研究許多疾病的發病機理。關於細胞程序化死亡的發現使人們對由於病菌入侵人體細胞器而引起的疾病的機理有了新的認識。在對艾滋病神經性疾病、心臟病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由於過多細胞死亡而導致的細胞喪失現象。而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則表現爲細胞不能正常死亡。一些治療癌症的醫生正探索刺激癌細胞自殺”的方法

布倫納1927年生於南非,是美國加州分子科學研究所的創始人,被稱爲“分子細胞學之父”。蘇爾斯頓1942年生於英國,現在英國劍橋桑格中心工作。霍維茨1947年生於美國,現爲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他們將分享總值1千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的獎金。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