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辯證廣注》

清 汪琥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桂枝二麻黃一湯

(此方自原論中第十卷採附於此。與前方藥味相同。但分兩各別耳)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杏人(十六個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銖炙)大棗(五枚擘)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琥按上方。乃治太陽病桂枝湯大汗出後。其形如瘧之證。內臺方議雲。是原發汗不盡。餘邪在經所致。然既大汗出。矣。何以猶有餘邪。蓋取汗之法。不可令如水流漓。是不惟中風之候不除。更襲以外寒之氣。故以桂枝湯爲主。略加麻黃杏人。以散輕寒也。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桂枝湯從今從俗。成注云。大汗出脈洪大不渴邪氣猶在表也。可更與桂枝湯。茲則更增。大煩渴不解。是爲風寒之邪。盡鬱而爲燥熱熱邪傳裏表裏皆熱。故改用白虎湯。以解表裏之煩熱。更加人蔘生津止渴也。方見後第六卷陽明篇中。愚按此條。當是太陽證罷。轉屬陽明之證。因上條大汗出後。脈洪大。雖與桂枝湯。已有傳入陽明之勢。此增煩渴。的系白虎證。而非太陽病矣。其不入陽明篇者。以其服桂枝湯後之變證。且與上條脈證相同。但加煩渴。用藥霄壤。前賢着書。欲使後學悉心體認。即此二條中。一爲詳辯。則用藥制方之道。實非苟焉而已。)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桂枝二越婢一湯發汗之發一作更。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前已註明。但前用麻黃桂枝各半湯。以面有熱色。身必發癢。脈猶微緩而未弱也。故云宜小汗之。此則微而更加弱焉。故云。不可發汗此無陽也句。成注缺解。尚論篇雲。無陽二字。乃仲景亡津液之通稱。蓋無當作亡。惟亡陽。故脈微弱而不可發汗。然病猶在太陽發熱惡寒之證不除。仍當取桂枝之二以散風邪。越婢之一以治鬱熱。越婢雲者。取石膏之辛涼。以化胃家之鬱熱。則熱化津生而脾氣發越。得以行其胃液。故外臺方以婢改名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