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

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 tū fā shì jiàn jǐn jí yī xué jiù yuán “ shí sì wǔ ” guī huà

2 基本信息

《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22年12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的通知》(國衛醫急發〔2022〕35號)印發。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國衛醫急發〔2022〕3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爲加強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有效減輕各類突發事件對人民羣衆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平穩發展,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等要求,我委編制了《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2年12月31日

4 全文

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

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是新時代應急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衛生健康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是醫療應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爲加強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有效減輕各類突發事件對人民羣衆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平穩發展,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制定本規劃。

4.1 一、規劃基礎與面臨形勢

(一)近年來緊急醫學救援取得顯著成效。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十三五”時期,我國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管理體制不斷健全。認真總結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等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實踐經驗,完善了四方責任、屬地爲主的管理體制。二是預案體系不斷完善。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類醫療機構均制定有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預案。各類應急預案、工作規範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增強。三是機制建設取得進展。建立了由衛生健康部門統籌協調、多部門參與、軍地協同的緊急醫學救援協調動機制,在多次突發事件應對中有效發揮作用。四是能力建設得到強化。按區域規劃佈局,建設了包含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在內的 59 支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各級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的緊急醫學救援能力穩步提升,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持續加強。五是突發事件有效處置。近五年來,衛生健康部門成功、有效地開展了四川涼山、大興安嶺森林火災和四川、江南、華南等地洪澇災害等多起重特大突發事件的緊急醫學救援,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也取得顯著成效,切實保障了人民羣衆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圓滿完成了意大利、阿塞拜疆、埃塞俄比亞等國的新冠患者救治等國際醫學救援任務,贏得受援國及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這些爲“十四五”期間推動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事業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我國緊急醫學救援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佈廣而且頻發,各類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面臨嚴峻形勢,任務艱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生命至上,始終要求把搶救傷病員放在首要位置。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和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構建,我國參與國際緊急醫學救援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緊急醫學救援綜合實力尚不能很好滿足新時代突發事件應對的需要。主要表現在:現場緊急醫學救援指揮協調機制有待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基礎較弱,裝備保障和遠程投送能力不強;航空醫療救援和海(水)上醫療救援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全國區域佈局的專業化緊急醫學救援網絡還沒有形成,基層緊急醫學救援能力亟待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需要加快推進。因此,在“十四五”期間要着力推進我國緊急醫學救援的基地網絡、能力和機制建設,使之與我國新時代強國建設相匹配、與突發事件應對需要適應

4.2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4.2.1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從國家安全戰略高度出發,以保護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安全爲根本,以提高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與水平爲重點,着力彌補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加快構建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

4.2.2 (二)基本原則。

政府負責,多方協同。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完善多部門、跨行業協同、軍民融合的緊急醫學救援協調動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和公衆積極參與緊急醫學救援工作。

平急結合,軍民融合。全面加強國家、省、市、縣各級的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和突發事件醫療應急準備工作,夯實基礎,高效準備,積在平時,用在急時,切實提升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和水平。發揮軍地優勢,做到軍民融合,建立海陸空立體化及軍地一體化緊急醫學救援體系。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在增強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緊急醫學救援能力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地理特點和突發事件的地域分佈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重點強化專業化緊急醫學救援基地、隊伍和機構的能力建設,進一步鞏固完善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逐步構建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網絡。做到專兼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快速反應,有效處置。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及時、準確掌握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相關信息,第一時間開展應急響應。建設機動性強、保障有力的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加強與院前醫療急救體系的協同,在突發事件發生後能夠迅速出動、及時到達,有力、有效地開展緊急醫學救援處置工作。

4.2.3 (三)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

到 2025 年末,建立健全緊急醫學救援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現場緊急醫學救援處置能力和收治能力,構建陸海空立體化協同救援,進一步推進醫療救援信息化指揮、陸海空傷員轉運、大批量傷員救治、突發中毒事件醫學救援、突發核輻射事件醫學救援、基層突發事件快速醫療應急處置、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專業人才培養、相關研究和成果轉化及推廣等方面工作。依託救治能力較強的綜合醫院,建設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創傷傳染病相關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國家醫療應急演訓基地、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爲龍頭相關醫療機構共同組成的緊急醫學救援網絡。基本建立我國專業化、規範化、信息化、現代化,分級、分層、分類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應急響應機制,規範決策主體和處置原則,明確相關部門及機構的職責分工和工作機制,提高早期預防、及時發現、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能力。有效滿足國家、省、市、縣各層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多種類的突發事件應對需要,同時發揮我國在全球緊急醫學救援中的作用

2.主要指標。

(1)統一高效的醫療應急指揮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應急各部門、各機構、各環節職責明確、無縫對接,確保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醫療應急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分層分類、高效實用的醫療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進一步完善,同時推進重大疫情和突發事件國家醫療救援力量調動與支援機制建設。建設國家、省、市、縣、鄉鎮五級醫療應急指揮調度信息系統

(2)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根據人口、地理區位和突發事件風險分佈特點,力爭到2025 年,以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和在緊急醫學救援方面有較好工作基礎的醫療機構爲依託,在全國佈局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以呼吸、感染、重症、兒科等專科優勢突出,綜合救治實力雄厚的高水平醫療機構爲依託,在全國佈局建設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對國家中毒救治基地升級改造與強化建設,在全國有工作基礎的地區佈局建設國家中毒防控研究中心;繼續推進 9 個省份的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建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人口、風險能力等佈局建設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機構和隊伍,提升整體醫療應急處置能力

(3)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能力有效提升。在現有隊伍類別基礎上,增加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依託國家和區域傳染病醫學中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等傳染病救治力量較強的醫療機構,結合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設,在全國佈局 20 支左右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各市(州)、縣(市、區)同步推進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建設,以市(州)、縣(市、區)醫療機構爲依託,在全國各個縣級行政區建設一支基層背囊化醫療應急小分隊。更新福建、江蘇、江西、貴州、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建成的5 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車輛及裝備,提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有序有效處置重特大突發事件能力

(4)緊急醫學救援社會素養進一步提升。在全國各省份開展緊急醫學救援知識和技能普及活動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以地市爲單位覆蓋達75%以上。

4.3 三、主要任務和措施

4.3.1.1 (一)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網絡,構建緊急醫學救援核心支撐。
4.3.1.1.1 1.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

依託醫院現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配備院前及院內救治單元、現場緊急醫學救援隊伍、災害場景模擬培訓、信息指揮系統、救援物資倉儲配送等模塊,完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信息應急指揮、跨區域快速反應、陸海空立體轉運、大批量集中救治、突發中毒事件醫學救援、突發核輻射事件醫學救援、醫防融合協同、專業化培訓教育、國際化科研交流、集成化物資儲備等功能,提升重特大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綜合能力。各省份根據自身突發事件特點,有針對性地強化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同時重點強化高原、雪域等特殊環境下的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十四五”期間,擬規劃建設20個左右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作爲現階段我國緊急醫學救援體系核心架構。

重點項目一: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

主要建設內容覆蓋範圍
開展重症傷員批量收治基礎設施、直升機停機坪和航空醫療救援隊伍裝備、信息聯通指揮保障條件等建設;加強具備災害模擬場景的專業教育、培訓演練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緊急醫學救援產、學、研、用基礎設施建設。以省爲單位,分區域覆蓋全國。
4.3.1.1.2 2.國家醫療應急演訓基地建設。

“十四五”期間,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四大類突發事件,在全國東、中、西部省份各選擇建設一個專業化、多場景,並帶有區域性特點的醫療應急演訓基地,結合實景、模擬、AR 等演練形式,滿足我國各級各類緊急醫學救援隊伍開展全鏈條、全要素應急實戰演練需要。同時,基於演訓基地開展培訓教材編制,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進緊急醫學救援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隊伍專業化和規範化培訓,提升快速、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醫療應急能力

重點項目二:國家醫療應急演訓基地建設

主要建設內容覆蓋範圍
結合實景、模擬、AR 等演練形式,建設專業化、多場景的醫療應急演訓基地,滿足各級各類緊急醫學救援隊伍開展全鏈條、全要素應急實戰能力提升需要充分考慮氣候環境、海拔等自然條件,在全國東、中、西部省份各選擇1 個省份,共建設3 個。
4.3.1.1.3 3.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設。

“十四五”期間,針對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治,在全國佈局建設20 個左右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擴充重症救治牀位,配備相應的救治裝備,強化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培訓演練、科研創新和綜合救治能力,能夠派出救治隊伍進行區域和國家支援,滿足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需要

重點項目三: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設

主要建設內容覆蓋範圍
擴充重症救治牀位,配備相應的救治裝備,強化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培訓演練、科研創新和綜合救治能力,能夠派出救治隊伍進行區域和國家支援,滿足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需要以省爲單位,分區域覆蓋全國。
4.3.1.1.4 4.國家中毒救治基地和防控研究中心建設。

在全國有工作基礎的地區佈局建設國家中毒防控研究中心。升級改造國家中毒救治基地設施和設備,提升其中毒應急處置能力和業務指導、培訓條件;建設國家級毒物標本庫。新建毒物清除技術研究中心、中毒呼吸系統疾病研究中心、有毒生物中毒防控研究中心、中毒應急檢測鑑定研究中心、中毒信息研究中心等 5 個國家級研究中心。

重點項目四:國家中毒救治基地和防控研究中心建設

序號項目覆蓋範圍主要建設內容
1國家中毒救治基地建設升級 1 個。升級、改造國家中毒救治基地設施和設備,提升其中毒應急處置能力和業務指導、培訓條件;建設國家毒物標本庫。
2國家中毒防控研究中心建設新建 5 個。改造、升級設施設備,新建毒物清除技術、中毒呼吸系統疾病、有毒生物中毒防控、中毒應急檢測鑑定中毒信息5個研究中心。
4.3.1.1.5 5.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建設。

“十四五”期間,對已建成的國家級基地(北京、天津)和省級基地(內蒙古、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部分老舊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在原有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新建5-7 個省級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形成佈局合理、重點區域全覆蓋的格局,使全國核輻射應急醫療救治和監測能力顯著提升。對“十三五”期間建成的國家級基地(遼寧、吉林、江蘇、廣東)和省級基地(黑龍江、安徽、海南、新疆)進行運行維護。對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的醫療應急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做好救治及監測能力儲備。

重點項目五: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建設

序號項目覆蓋範圍主要建設內容
1國家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升級 2 個;運維 4 個。升級完善核輻射損傷救治和放射性污染檢測洗消防護專業設施設備。
2省級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5-7 個省份,每省新建1個;升級 12 個;運維 4 個。改、擴建相關專業設施,配置核輻射損傷救治和放射性污染檢測洗消防護專業設施設備。
4.3.1.2 (二)完善緊急醫學救援隊伍類別,提升隊伍實戰能力,形成緊急醫學救援現場中堅力量。
4.3.1.2.1 1.佈局建設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

在全國建成20餘支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配備移動CT 檢測車、ECMO等傳染病診療設備,以及必要的信息指揮基本裝備、專業技術處置裝備、個人攜行裝備、後勤保障裝備等,實現隊伍的機動化、攜行化和自我保障化,滿足國家和區域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需要

重點項目六:佈局建設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

項目覆蓋範圍主要建設內容
建設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20 餘個傳染病救治能力較強的省份。配備移動CT 檢測車、ECMO等傳染病診療設備,以及必要的信息指揮基本裝備、專業技術處置裝備、個人攜行裝備、後勤保障基本裝備等,實現隊伍的機動化、攜行化和自我保障化。
4.3.1.2.2 2.提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能力

前期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建設的基礎上,更新福建、江蘇、江西、貴州、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建成的 5 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車輛及裝備。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配備車輛及信息指揮基本裝備、專業技術處置裝備、個人攜行裝備、後勤保障裝備等。

重點項目七:提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能力

項目覆蓋範圍主要建設內容
提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能力5個省份(福建、江蘇、江西、貴州、安徽)。更新已建成的5 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車輛及裝備,提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有序有效處置重特大突發事件能力
4.3.1.2.3 3.加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運維保障和管理投入。

前期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加強隊伍的運維保障和培訓演練,確保隊伍可持續發展,提升隊伍有序有效處置重特大突發事件能力。項目實施範圍覆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重點項目八:加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運維保障

項目覆蓋範圍主要建設內容
加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運維保障和管理投入31個省(區、市)和新疆省生產建設兵團。加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的運維保障和培訓演練,確保隊伍可持續發展,提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有序有效處置重特大突發事件能力
4.3.1.3 (三)推進基層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強化緊急醫學救援基層工作抓手。
4.3.1.3.1 1.建設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

進一步構建完整的國家醫療應急體系,切實保障醫療應急力量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有力、有效的救援處置工作,在全國各省份以市(州)、縣(市、區)醫療機構爲依託,開展背囊化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建設。小分隊由緊急醫學救援、衛生防疫、中毒處置、心理救援等若干個基本作戰單元組成,可根據突發事件類型、級別進行模塊化編組,擁有依託救護車的中短途快速反應能力和不依賴機動車的短途突擊能力,擁有一定程度的獨立野外自我保障能力,滿足各類較大及以下突發事件現場處置和重大突發事件先期處置需求。項目實施範圍覆蓋全國共計 2843 個縣級行政區,每個縣級行政區建立一支 20 人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

重點項目九:建設基層醫療應急小分

項目覆蓋範圍主要建設內容
建設基層醫療應急小分31個省(區、市)和新疆省生產建設兵團。每個縣級行政區建立一支20人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由緊急醫學救援、衛生防疫、中毒處置、心理救援等若干個基本作戰單元組成,滿足各類較大及以下突發事件現場處置和重大突發事件先期處置需求。
4.3.1.3.2 2.提高緊急醫學救援社會素養

在全國各省份開展緊急醫學救援知識和技能普及活動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以地市爲單位覆蓋達75%以上。充分利用公衆號、微博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鼓勵家庭開展有針對性的儲備,大力提升全民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他救能力。積極推動全社會參與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廣泛動員和有效組織社會各方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團體和志願者的作用,逐步形成全民關注、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

4.4 四、保障措施

(一)落實政府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的重要性、艱鉅性,要加強對緊急醫學救援的組織領導,明確緊急醫學救援的責任主體和工作任務,落實“四方責任”,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科學制定緊急醫學救援相關規劃、實施計劃和工作方案,將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列入健康中國建設任務要求。

(二)立足地區實際,推進工作落實。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強化主體責任,以本規劃爲指導,結合地方實際和醫療資源分佈因地制宜確定工作目標,加強工作統籌,健全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凝心聚力推進緊急醫學救援規劃實施工作,將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三)強化評估指導,提升工作成效。各地要建立緊急醫學救援規劃實施的評估體系,制定評估方案,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的評估綜合評價轄區內緊急醫學救援工作的進展和成效,對工作推進慢的地區加強針對性指導,着力提升緊急醫學救援能力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