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拐棗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 guǎi zǎo

2 全國中草藥彙編》:沙拐棗

2.1 拼音名

Shā Guǎi Zǎo

2.2 別名

頭髮草

2.3 來源

藜科沙拐棗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以根及帶果全草入藥。

2.4 生境分佈

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

2.5 性味

苦、澀,溫。

2.6 功能主治

小便混濁:根0.5~1兩,水煎服。

皮膚皸裂全草調油膏外塗或煎水外洗。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沙拐棗

3.1 出處

出自《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3.2 拼音名

Shā Guǎi Zǎo

3.3 別名

頭髮草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蓼科植物沙拐棗的根或帶果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採收和儲藏:根夏、秋採挖,全草果熟期採收,曬乾

3.5 形態

灌木,高1-1.5m。老枝灰白色,開展;一年生枝草質,綠色,有關節,節間長1-3cm。葉線形,長2-4mm;托葉鞘膜質,極小。花兩性,淡紅色,通常2-3朵簇生葉腋;花梗細弱,下部有關節;花被片5,卵形,大小不相等,果期水平伸展;雄蕊12-16,與花被近等長;子房橢圓形,有4棱,花柱4,較短,柱頭頭狀。瘦果寬橢圓形,不扭轉或稍扭轉,先端急尖,基部狹窄,連刺毛直徑約10mm,肋狀突起不明顯,每一肋狀突起有3行刺毛,刺毛稀疏,有分枝,細弱而脆,易折斷。花、果期5-7月。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沙土、沙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3.7 性味

苦;澀;性微溫

3.8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主熱淋尿濁;瘡癤療毒;皮膚皸裂

3.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3.10 臨牀應用

根治小便混濁;全草皮膚皸裂

3.11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