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能不能服中藥?

問答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問:孕期能不能服中藥?
答:

漫長的懷胎十月,難免有個頭疼腦熱,胃腸不適。這時該不該吃藥?喫西藥還是喫中藥?恐怕很多作母親的人當年都遇到過這個問題;正在和將要懷孕的準媽媽們也都很關心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需要作一些具體分析

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態

首先,應瞭解孕婦在受孕前的身體狀況如何。大多數孕婦的身體是健康的,但是也有少數人可能患有這樣那樣的慢性病。有些慢性病是不適宜懷孕的,比如:嚴重的心臟病、急性期或嚴重的肝腎疾患、未控制好的糖尿病等等。對這些疾病要積極治療,爭取治癒後再懷孕。如不能治癒,也應在醫生的指導監護下選擇繼續或終止妊娠,不要濫用藥物。身體狀況良好,偶然感冒或胃腸不適,症狀輕微者可以通過休息、適當調整飲食等方法緩解,不一定都要服藥。症狀較重者應該就醫診治。

妊娠期服藥並非絕對禁忌

妊娠期患病需要藥物治療的情況很常見,服藥不是絕對禁忌,關鍵要看用什麼藥,怎麼用。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黃帝內經》中黃帝和歧伯就有過一段著名的對話:黃帝問歧伯:“婦人重身,毒之如何?”歧伯回答說:“有故無殞,亦無殞也。”“重身”就是妊娠,“故”指所患疾病,“毒”指用藥物治療。他們談的是妊娠婦女的藥物治療問題,認爲當孕婦患病時,適當的用藥是可以的,不會損傷胎兒。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指的是凡是藥物都有一定的偏性,藥物能夠治病正是利用這種偏性。但是有些藥物的偏性過強或運用不當,就會產生副作用。所以,既要治病又要將副作用減少到最低,是妊娠期用藥的原則之一。

哪些藥物可用於孕期?哪些藥應避免使用?

除了孕婦原有的慢性病治療用藥外,有些妊娠合併症也需要藥物治療,如妊娠高血壓貧血等等。孕期用藥大有學問。一般來說,除非有治療的必要,在妊娠的前 3個月,應儘量避免使用藥物,特別是當不能確定這種藥物胎兒是否安全的時候。西藥的特點是起效快,作用強,但副作用也較多。中藥作用和緩副作用小,尤其在清熱解毒和胃安胎等方面有良好的療效。上呼吸道感染妊娠嘔吐中醫稱爲妊娠惡阻)、先兆流產等均可考慮用中藥治療。

需要澄清的誤區

在當今人們崇尚自然的潮流中,存在着一些誤區,比如:混淆了中藥與天然藥的概念,認爲天然藥都是安全的,可以自行服用;或者聽說天然藥有不同的副作用,即認爲中藥在孕期是不可用的。這是需要澄清的。

中藥以天然藥爲主,但天然藥不等於中藥。國外的天然藥多數是單味藥甚至是經過提取的單一成分,而我們的中藥多是經過配伍複方。更重要的是,中藥是兩千年以來歷代醫家運用中醫基本理論,在實際中歸納探索總結出的藥物體系,有雄厚的實踐基礎,對其配伍禁忌有詳細的探討,這些配伍原則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各單味藥的副作用,提高療效。在浩如煙海的中醫文獻中,有許多專著論述妊娠期的疾病和處理方法,也有許多妊娠期疾病治療成功的醫案,所用的藥物完全是中藥。如妊娠期嘔吐妊娠咳嗽妊娠腹痛、甚至先兆流產,都可以用中藥治療。這些著名的方藥至今仍在臨牀上使用。目前有些文獻提到天然藥的副作用時也將中藥一概而論,是有失偏頗的。既不要認爲天然的都是安全的,也不要認爲天然的都是有害的,因爲凡是藥物都有它的適用範圍、適用劑量,超出範圍、過量用藥,都可能帶來不良後果。在這一點上,中藥西藥是一樣的。比如,維生素 A是人體需要的,但是過量攝入可能導致胎兒畸形人蔘有大補元氣的作用,但是一次大量服用或長期服用可能引起心悸消化道出血失眠、抑鬱等。

中藥裏不乏峻烈有毒之品,比如一些蟲類藥、性味辛熱峻猛的藥、滑利攻下的藥、有不同毒性的藥、重金屬類藥等等,這些藥都屬於妊娠禁忌,自古即有明文,任何一位受過正規職業訓練的中醫師都能正確掌握用藥禁忌

說到這裏,我們已經清楚了,孕期如有輕微的感冒消化不良,不一定都要服藥,可以通過休息、調整飲食治癒症狀較重的要及時就醫。所用的藥物,以中藥較爲安全。不管是用中藥還是用西藥治療,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建議。

關聯詞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