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溼熱中阻證有什麼症狀?喫什麼好得快?

問答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問:胃痛·溼熱中阻證有什麼症狀?喫什麼好得快?
答:

胃痛·溼熱中阻證(stomachache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blocking middle jiao[1])是指溼熱中阻,氣機不暢,以胃脘疼痛嘈雜灼熱口乾口苦而黏,渴不欲飲頭重如裹,身重肢倦,納呆噁心小溲色黃,大便不暢,苔黃膩,脈象滑數等爲常見症的胃痛證候[2]

胃痛·溼熱中阻證常見以下症狀

患者胃脘疼痛,痛勢急迫,脘悶灼熱口乾口苦口渴而不欲飲,納呆噁心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3]

這是溼熱蘊結,胃氣阻滯的表現[3]

胃痛·溼熱中阻證治宜清熱化溼和胃止痛[3]

胃痛·溼熱中阻證患者常喫薏苡仁藿香砂仁香椿茵陳苦瓜等好得快[3]

建議胃痛·溼熱中阻證患者使用以下食療方進行食療[3]

1.薏苡仁粥(《本草綱目》):薏苡仁粳米各50g,分別用清水浸泡,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清水。先用旺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煮至熟爛即成。

2.薏仁香砂飲:薏苡仁30g,藿香10g,砂仁4g,茵陳20g,黃連3g,甘草3g。加水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早晚各服1次。

3.茵陳粥(《粥譜》):茵陳45g,粳米50g,砂糖適量。先水煎茵陳,去渣取汁,再人粳米煮粥。加砂糖。佐餐食。

胃痛(gastralgia[4]、stomachache[1])爲病證名[5]。是指以胃脘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爲主要表現的疾病[4]。由於痛處近心窩部,所以古時亦稱心下痛心痛[6],但與真心痛有顯著區別。胃痛亦稱胃脘痛[7]心下痛[8]心痛[8]等 。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說:“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膜脹,胃脘當心而痛。”《外臺祕要·心痛方》說:“足陽明爲胃之經,氣虛逆乘心而痛,其狀腹脹歸於心而痛甚。謂之胃心痛也。”這裏的心痛都是指胃脘痛。在《傷寒論》中所謂的心下痞,按之濡,或心下痞,按之痛等,實皆指胃部而言。古方九種心痛之說,亦多指胃痛而言。爲此,古代文獻多把屬於胃脘痛心痛和屬於心經本身病變的心痛混爲一談。後世醫家,根據各自的實踐經驗,對胃痛心痛,有了明確的區分。《證治準繩·心痛胃脘痛》曰:“或問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與胃各一髒,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處在心下,故有當心而痛之名,豈胃脘痛心痛者哉?”《醫學正傳·胃脘痛》也說:“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於心也。”

胃痛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胃和十二指腸炎症、胃潰瘍胃痙攣等疾病[9]急性胃炎[6]慢性胃炎[6]消化潰瘍[6]胃腸神經官能症[6]、胃粘膜脫垂等引起的胃脘疼痛中醫胃痛”範疇。

詳見胃痛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