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

生物醫學 遺傳學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 yīn jiǎn cè

2 英文參考

genetic test

3 註解

最新的生物醫學研究發現,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都受到遺傳環境兩方面的共同影響。其中,遺傳物質上發生的異常是產生疾病的內因,也是基礎。這些異常可能來自父母的先天遺傳,也有可能在後天生活中受有害環境因素誘發而成。而基因檢測正是利用遺傳學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檢測分析,來發現遺傳物質異常的過程。通過基因檢測,我們可以瞭解自己是否容易患上某些常見疾病(易感風險),如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一方面可以幫助延緩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醒被檢測者避免接觸與特定疾病相關的有害物質,並定期進行特定方向的診斷學監測,以便在疾病初起時早診斷、早治療,最大程度的降低疾病造成的損害;另一方面,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患者對治療藥物敏感程度和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從而選擇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治療方案。所以,目前的基因檢測已經可以從患病風險預警和用藥指導兩方面來指導人們對抗疾病。

基因檢測取樣主要有兩大方式,取靜脈血或刮取口腔黏膜上皮。雖然口腔黏膜上皮法爲無創傷取樣,容易被大衆所接受,但提取靜脈血DNA進行檢測的經典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首先,這種方法可以保證DNA的潔淨,不會出現外源DNA污染的現象(例如來自食物或口腔細菌)。其次,可以獲取足夠多的DNA,滿足進行多項DNA檢測的需要。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常見病、多發病,它們絕大多數都是由多個基因共同作用引起的。因此必須要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才能全面有效的對患病風險進行評估。更重要的是,血樣可以分離爲有核細胞血漿兩部分,可以“一物多用”。除了有核細胞提供的DNA以外,還可以對血漿進一步進行其他輔助性檢查,如腫瘤標誌物檢測,作爲對基因檢測結果的重要補充,使得在基因檢測指導下做出的健康管理方案更加周詳、可信。

根據檢測範圍,基因檢測可以分爲單項型和全基因組型。前者只檢測限定範圍內的基因已知位點作用功能清楚,結果評價明確,是檢測市場上的主流產品,目前已經在歐美廣泛應用於患病風險預警、圍產期遺傳病篩查、人工受精胚胎篩選、臨牀診斷、以及法醫學身份確認等多個方面。而後者雖然可以獲得被檢測者的全部遺傳信息,但檢測費用目前仍然非常昂貴(2007年的價格是10萬美元),主要應用於研究領域,還沒有得到大衆市場的認可。

在單項型基因檢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單鹼基多態性(SNP)的測定,也就是對DNA特定位置上的單個鹼基序列的分析。儘管人與人之間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但決定這些性狀的基礎——遺傳物質,在不同個體之間卻僅有萬分之一的差異,而差異的90%以上表現爲SNP。正是這些SNP存在,使得人們不僅有眼睛形狀、頭髮顏色的不同,並且在對疾病的易感性以及藥物反應性上也大不相同。例如流感肆虐的時候,總會有幾個人不受感染;而對於同一藥物有着不同反應的例子,如是否有效、是否有副作用等等,在我們身邊更是比比皆是。

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後,SNP在疾病及治療中的作用迅速成爲生命科學的探索熱點,已經在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如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相關研究中有了成功的發現,並且飛速進展。由於SNP在醫學中有着極其重要的應用前景,包括拜爾、羅氏、葛蘭素在內的十個大製藥公司和英國的威康(Wellcome  Trust)基金會共同出資將近5千萬美元對SNP進行系統的研究,以發現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治療手段。目前基因檢測項目往往也以SNP作爲檢測目標。

SNP的檢測方法有很多種,其中直接測序法應用具有高準確度的聚合酶反應,並且可以讀取DNA鏈任意位置的鹼基而不會受到周圍鹼基順序的影響,被稱爲基因檢測準確度的“金標準”。後來人們在此基礎上又結合微陣列芯片技術,發明了單鹼基伸法,目前一次檢測多達18432個SNP位點,可以靈活的分給最多384人使用,使得檢測可以標準化、高通量地進行,從而大大滿足了基因檢測普及化的要求。因爲這種方法採用與測序法相同的基本原理,並且檢測的距離更短(只有一個鹼基),大大減少了出現錯誤的可能性,可以達到比直接測序更高的準確度,所以也被稱爲“金標準”。

除了少數遺傳病是由單個基因決定外,我們身邊常見的絕大部分疾病都是多個基因變異的複合結果。例如腫瘤的形成,就可能是由發生在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細胞因子信號傳導相關基因環境毒素代謝相關基因等位置上一系列變異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要對一個疾病的患病風險做出正確的評估,必須要從多個角度綜合分析。一方面,選擇SNP位點時必須覆蓋多個相關基因,避免以偏概全。另一方面,SNP不是基因檢測的唯一手段,在必要時需要配合其他方式的檢測才能更好地反映疾病發生、發展的真實情況。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某些類型密切相關,但這些變異往往密集的出現於一個小片段上,無法用SNP的方法一個點、一個點的檢測。這時,就需要用直接測序或PCR—SSP方法來確定。另一個例子是,雖然腫瘤發生過程需要一系列基因變異的參與,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來了解易感風險,但無法單純從基因的角度來對腫瘤是否已經存在做出診斷。因而來自其他檢查(例如腫瘤標誌物)的輔助,是對腫瘤易感基因檢測的一個有機補充,尤其對於高危人羣(有家族史或致癌物長期接觸等)意義更爲重要。因此,有效的基因檢測必須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而疾病的早期預警和診斷往往也需要其他檢查方式的補充才能得到一個全面的評價。(劉志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