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鍼灸》

明 朱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熱病灸刺法論

黃帝治熱之穴。五十九。頭上五行。行五。謂督脈所過者。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共五穴。爲一行。兩旁各一行。謂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各二。共十穴。又次兩旁各一行。謂臨泣、目HT、正營承靈腦空等各二。共十穴。凡二十五穴。以越諸陽之熱逆也。大柱、膺俞缺盆、背。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也。大柱、屬足太陽。膺、即中府。屬手太陰缺盆、在肩上。屬手陽明。背、即風門熱府。屬足太陽氣街三裏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也。八穴並屬足陽明。經雲。雲門、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時之熱也。雲門、系手足太陽。骨、即肩。系手陽明蹺脈之會。委中。中央,系足太陽髓空即俞系督脈五臟旁五。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也。謂魄戶神堂魂門意舍志室等各二。系足太陽經也。上五十九穴者。皆熱之左右也。故病熱則刺之。又有刺熱之法。肝熱、則刺足厥陰少陽心熱、則刺手少陰太陽脾熱、則刺足太陰陽明肺熱、則刺手太陰陽明。腎熱、則刺足少陰太陽。凡熱病未發。但見赤色來。皆熱診也。在顏爲心熱。在頤爲腎熱。在鼻爲脾熱。在左頰爲肝熱。在右頰爲肺熱。見赤色當急刺之。審其井榮經之分。在陰則補陽瀉陰。在陽則補陰瀉陽。刺熱之大法也。熱穴之外。別有遺法。備載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