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鍼灸》

明 朱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諸陽受氣於四肢諸陰受氣於五髒論

黃帝針經雲。凡刺之道。畢於終始。明乎終始。五臟爲記。陰陽定矣。陰者、主髒。陽者、主腑。陽受氣四肢。陰受氣五臟。故瀉者迎之。補者隨之。知迎知隨。氣可令和。和氣之方。必通陰陽五臟爲陰。五腑爲陽。足之三陽(胃膽、膀胱之經)。從元氣上至目(從九泉之下至卯。在人身爲目之二。皆從地出至卯也)。自子至卯一十二度半。手之三陽三焦大腸小腸之經)。上走手錶(自開目時。始行陽道二十五度。此一十二度半)。自卯至午一十二度半。手之三陰(肺、心、心包絡兼之)。從手下走入腹中(自陽髒也。陽受氣四肢。自天下降行秋令。是血領諸氣。乃秋自天外也)。自午至酉一十二度半。足之三陰(脾、腎、肝之經)。元氣從腹下走至足。自酉至子一十二度半。此諸陽髒之氣。受領天上。陽入於地。藏道。行冬令。入於地中。滿溢不能容。地之用及天之體。左遷。上走出天。陰氣上天。寒涼是也。故曰。地以陽殺陰藏。此之謂也。到此之際。陰領着陽行。便是陰血先行。陽氣後行。故曰。寒勝則浮。乃陰之盛氣受於腹(一十二度半)。故曰。諸陽受氣四肢。諸陰受氣五臟。此之謂也。以上論天元真氣。一晝夜五十度周於身。一刻行八丈一尺。一百三十五息。二刻轉一週天。二百七十息。行一十六丈二尺。乃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八百一十丈也。非經血經水者也。十二經水左遷。元氣右遷。上上下下。無有終始。夫天真元氣者。遷推。以五味營氣谷氣又爲陽氣。又爲少陽之氣奉滋養者也。經雲。三陰上奉之者、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