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宋 劉昉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瘧疾寒多於熱第十六

《全生指迷》論曰∶寒熱之病,或寒已而熱,或熱已而寒。若寒熱戰慄頭痛如破,身體拘急數欠、渴欲飲冷。或先寒而後熱,或先熱而後寒,或時而發,或間日而作,至其時便發,發已即如常,此謂之瘧。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此皆得之於冬中風寒之氣,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陽氣大發邪氣不得自出,因遇大暑,而後與邪氣相合而發。寒多者,宜溫之,與薑桂湯(方在後)。《全生指迷》

薑桂湯

乾薑牡蠣(火通赤)甘草(炙。各二兩)桂(去皮取心,三兩)柴胡(八兩,去苗)栝簍根(四兩)黃芩(二兩,酒炙盡,用三兩)上爲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計時候。《活人書》治瘧疾脈浮大,寒熱往來,用此吐之。衛州書雲∶瘧寒多熱少者,痰多也。然寒多熱少而脈浮,則痰無疑矣,可吐之也。若脈遲微者,惡寒瘧耳,宜柴胡、桂、姜也。

祛邪丸方

麻黃(四兩,去節,湯泡一、二沸,焙乾,秤)常山甘草(炙)大黃知母(各三兩)上搗,羅爲末,煉蜜爲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面東清淨水吞下。(與寒而後熱門中《千金》常山丸。味數同而分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