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

清 雷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風熱

春應溫而過熱,是爲非時之氣,所感之風,風中必夾熱氣,故名風熱病耳。此不但與風溫爲兩途,抑且與熱病爲各異。蓋風溫熱病,皆伏氣也;風熱之邪,是新感也。其初起寒微熱甚,頭痛而昏,或汗多,或咳嗽,或目赤,或涕黃,舌起黃苔,脈來浮數是也,當用辛涼解表法爲先;倘惡寒頭痛得瘥,轉爲口渴喜飲,苔色黃焦,此風熱之邪,已化爲火,宜改清熱保津法治之;倘或舌燥昏狂,或發斑發疹,當仿熱病門中之法治之。或問曰∶嘗見昔賢所謂春應溫而反寒,是爲非時之氣;今先生謂春應溫而過熱,亦爲非時之氣。昔今之論,何其相反?請詳悉之。答曰∶昔賢之論,固非有謬;豐之鄙論,亦有所本。今謂春應溫而過熱,即《金匱》所謂至而太過,《禮記》所謂春行夏令也;昔賢謂春應溫而反寒,即《金匱》所謂至而不去,《禮記》所謂春行秋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