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淋巴瘤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àn lín bā liú

2 英文參考

adenolymphoma

3 概述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稱乳頭淋巴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或Warthin瘤。本病首先由Albrecht和Arzt(1910)報道,並稱之爲乳頭淋巴腺瘤。Warthin(1929)報告2例並詳加描述,故以此命名。腺淋巴瘤組織發生來源觀點不一,大多數人認爲發生自殘存於鄰近淋巴結內的異位涎腺組織。經觀察在胚胎腮腺淋巴結內和典型的腺淋巴瘤附近的淋巴結內,均曾查見類似的腺管。免疫學研究證明本瘤組織中的淋巴組織,主要由T淋巴細胞及少數B淋巴細胞組成。超微結構觀察提示這些淋巴組織細胞介導免疫反應的結果。故認爲本病瘤組織內的淋巴樣成分來源於腮腺區正常或反應淋巴結組織,不參與腫瘤的形成和生長

4 診斷

根據詳細病史和臨牀檢查,並能掌握其發病規律及特點,其術前診斷一般是不困難的。但應與腮腺其他腫瘤、腮裂囊腫淋巴結腫大相鑑別。

腮腺造影表現爲良性佔位性病變,主導管屈曲或無改變,分支導管排列紊亂,扭曲,不規則擴張或狹窄,腺泡充盈缺損較規則。

同位素99m鍀掃描對腺淋巴瘤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具有特異性。由於腺淋巴瘤是由上皮細胞淋巴組織組成,高分化的上皮細胞形成管腔樣結構,可能保留其正常的聚集機制。上皮細胞內含有大量線粒體腫瘤可攝取過鍀酸鹽,其水平高於正常腮腺組織,掃描表現爲“熱”結節

5 治療措施

腺淋巴瘤唯一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因目前不斷有報告其復發者,這可能與其具有腫瘤多發性的特徵有關。Foote、Patey、Kleinsasser及國內郭媛珠均報告腺淋巴瘤有多竈性的特徵。故保留面神經腮腺淺葉切除或腺葉大部切除是最好的手術方法。手術中應將腺體內的淋巴結儘量摘除,以防以後發生新的病變。

6 病理改變

1.大本形態  腺淋巴瘤體積一般不大,直徑一般在3~4cm。腫瘤表面光滑,常呈輕度分葉,有完整纖薄的包膜,呈圓形或卵圓形,較軟,可壓扁,有時呈囊性感。切面大部分呈實性,可見似乾酪樣,灰白色,質地均勻。部分呈囊性,常見棕色較清的粘液樣、膠東樣或乳汁樣物質由囊內流出。

2.鏡檢  腫瘤由上皮和淋巴組織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規則的大腺管或囊腔,並有乳頭突入管腔,腺腔內含紅染色無定物質。有時見有膽固醇結晶裂隙或少量炎性細胞。上皮細胞排列成雙層,內層爲高柱狀細胞,具有顆粒狀、嗜伊紅的胞漿;外層細胞呈立方、多角或圓形,核空泡狀,淡染,可見核仁。腺管上皮細胞無異型性。有時可見上皮細胞呈鱗狀化生,偶見粘液細胞皮脂腺細胞纖毛柱狀上皮細胞。上皮細胞也可排成實性團塊。間質中除有一些纖維結締組織外,尚有許多淋巴細胞密集排列成大小不等的團塊,或形成具有生髮中心的淋巴濾泡。

3.生物學特點  腺淋巴瘤生長緩慢,瘤體一般不大,極少有直徑超過10cm者。文獻報道局部複發率爲5.5%~12.2%,但Evans等認爲,所謂復發,並不是原來的病變可生長,而是具有多竈性的特點,在同一腮腺內可有一個以上的腫瘤,也有雙側同時發生者。腫瘤癌變者極少。

7 臨牀表現

腺淋巴瘤絕大多數發生腮腺,這是腺淋巴瘤所特有的。也有報告發生在頜下腺者,但這種情況有人認爲仍發生腮腺緊靠頜下腺的部分。可能與其組織來源有關。發生腮腺內的,常見部位是腮腺的後份表面及其下極腺淋巴瘤發生率佔涎腺腫瘤的6%,爲大涎腺腫瘤的8.4%~20.7%,佔腮腺良性腫瘤的17%~33%。腺淋巴瘤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40~70歲爲好發年齡,兒童極少見。主要罹患於男性,佔85%~90%。

大多數患者生長緩慢的無痛性腫塊主訴腫塊呈圓形、橢圓形,表面光滑。多數病例腫瘤質地軟,有柔性,少數爲囊性。邊界清楚,可活動,與皮膚無粘連,一般瘤體不超過6cm。臨牀很難與其他腮腺腫瘤相鑑別。術中可見本瘤包膜菲薄,質脆,雖易剝離,但易穿破而溢出黃色或棕色液體。少數病例腫塊有波動感或壓痛。一般無功能障礙。

8 預後

腺淋巴瘤手術切除能夠治癒

治療腺淋巴瘤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