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天皰瘡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

問答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問:中醫的天皰瘡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
答:

中醫天皰瘡相當於西醫的天皰瘡類天皰瘡[1]

天皰瘡(pemphigus and pemphigoid)爲病名[2]。出《證治準繩·幼科》。中醫文獻中又稱火赤瘡天皰等。是指以皮膚漿水皰,小如芡實,大似桃李,皮破津水,纏綿不愈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1]。是一種慢性、大皰性皮膚病。以皮膚或粘膜上出現大皰、自覺瘙癢爲臨牀特徵。天皰瘡小兒易患,分膿皰瘡和天施瘡兩種類型[2]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初起小如莧實,大如棋子,燎漿水皰,色赤者爲火赤皰;若頂白根赤,名天皰瘡。俱延及遍身,掀熱疼痛,未破不堅,泡破毒水津爛不臭。”

心火旺盛,脾溼內蘊,復感風溼熱毒之邪,以致火毒夾溼,內不得泄,外不能出,流溢肌膚之間而成。久病溼熱毒邪化燥,耗氣傷陰,則致氣陰兩傷

天皰瘡多發於中年人,臨牀上一般可分爲尋常型、增殖型、落葉型、紅斑型四個類型。

尋常型天皰瘡:好發於全身而以受壓及摩擦部位爲主。在正常的皮膚上,出現豌豆至黃豆大或更大的水皰,初起皰液清亮,繼而混濁。水皰初起緊張豐滿,很快鬆弛、破裂,形成紅色溼潤的糜爛面,易出血,結黃褐色痂,常有腥臭。用指壓水皰頂部,其皰向四周擴展,或用手指輕擦皰周正常皮膚時,表皮發生剝離,即尼氏徵陽性。粘膜損害較皮膚損害出現爲早,一般不形成水皰,多呈大片糜爛面,以口腔最常見,其次爲口脣、眼結膜、鼻、咽、喉、外陰等處。

病程緩慢,在病程中,新的損害不斷出現,而舊的損害又不易癒合,互相融合擴大,嚴重者表皮呈大面積剝離。癒合後遺留色素沉着而不形成疤痕。

自覺瘙癢和疼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畏寒發熱、食慾減退、乏力等全身症狀。因慢性消耗,易繼發感染,併發肺炎敗血症等。

組織病理檢查發現棘層鬆解,有棘層鬆解細胞;少數病人血清中有抗表皮角朊細胞間物質特異抗體

增殖型天皰瘡:好發於腋窩、腹股溝、肛門、外陰、乳房下、臍窩等處。早期損害與尋常型相同,但其特點爲糜爛面上出現蕈狀及乳頭狀增殖,周圍繞有炎性紅暈,表面結污穢厚痂,散發腥臭氣味。周圍常出現新水皰。粘膜損害與尋常型相同:尼氏徵陽性。病嚴緩慢,自覺症狀輕微,經過中常有長期緩解。

組織病理檢查與尋常型基本相同,但有表皮乳頭瘤樣增殖。

落葉型天皰瘡:皮損初發多在顏面、頭部、胸部及背上方,皮損日漸擴大,逐漸遍及全身。皮損開始爲小而鬆弛的水皰,皰壁薄,易破裂,破後形成淺在性糜爛面。以後水皰較少發生,主要以表皮分離和剝脫爲特徵。表面有葉狀鱗痂,中央粘着,邊緣遊離,基底潮紅溼潤。粘膜損害較少見,多呈淺在性糜爛面,症狀輕微。自覺灼熱疼痛,間有嚴重瘙癢。損害可長期存在而不影響健康,也有緩解期,但可復發。尼氏徵陽性

組織病理檢查示顆粒層及棘層鬆解,形成大皰陽性皮損可有角化過度、不全,角栓形成,棘層肥厚,輕度乳頭瘤樣增生。並可見角化不良的谷粒細胞,真皮內有炎症細胞浸潤

免疫學檢查示有角朊細胞抗體,外周血中可測出抗角朊細胞間物質特異性抗體

紅斑型天皰瘡:皮損主要發生在頭、面、軀幹及上肢等處,粘膜及下肢一般不受侵犯。鼻及頰部出現蝶形紅斑,表面被有角化及脂溢性鱗屑,類似紅蝴蝶瘡面遊風,除去痂皮可見淺在性糜爛面。胸、背、四肢等處可見在紅斑基礎上,出現鬆弛性薄壁小皰,破裂後形成鱗屑。病程緩慢,可自然緩解,但常復發,一般不影響健康。尼氏徵陽性組織病理學檢查與落葉型相似

類天皰瘡:多發生老年人,也可見於幼兒

皮損爲在紅班或正常皮膚上出現緊張豐滿的大皰,約蠶豆核桃大小,內爲透明漿液,偶呈血性,不易破裂,破後糜爛面不大,易於治癒,愈後留有色素沉着。全身皮膚均可受累,以前臂屈側、腋窩、下腹、腹股溝、大腿內側等處多見,粘膜損害較少。尼氏徵陰性

自覺有較重瘙癢感,很少有全身症狀,病程遷延,可自行緩解,但容易復發,預後較好。組織病理示表皮下有張力性大皰,無棘層鬆解。免疫學檢查血清中有抗表皮基底膜帶抗體

詳見天皰瘡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