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禪》

清 周學霆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二十七脈名目

微、細、弦、弱、濡、牢、浮、沉、虛、實、滑、澀、洪、伏、緩、遲、數、長、短、芤、革、結、促、緊、散、動、代訣以緩爲極平脈,餘二十六爲病脈。定清緩脈,方可定病脈;精熟緩脈,即可以知諸病脈。脈之有緩,猶權度之有定平星也。緩(和緩也。張太素曰∶“應指和緩,往來甚勻。”楊元操曰∶“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四至調和百脈通,渾涵元氣此身中。消融宿疾千般苦,保合先天一點紅。露顆圓勻宜夜月,柳條搖曳趁春風。欲求極好爲權度,緩字醫家第一功。不浮不沉,恰在中取;不遲不數,正好四至。欣欣然、悠悠然、洋洋然,從容柔順,圓淨分明。微於緩者,即爲微;細於緩者,即爲細。虛實長短、弦弱滑澀,無不皆然。至於芤革緊散、濡牢洪伏、促結動代,以緩爲權度,尤其顯而易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