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理論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ì wǒ lǐ lùn

2 英文參考

self theory

3 註解

自我是人把自己與周圍環境區分開來的產物,把自己看成是其心身活動的主體,把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統一起來,把我和非我區分開來。兒童在出生後的早期尚不能把自己與外界區分開來,與外界渾然一體。自我概念是兒童形成的關於自己的比較穩定的看法。

1922年庫利提出鏡象我的概念,意指我們的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斷的反映。我們覺得自己好或不好,依賴於我們設想別人如何判斷我們。

1934年米德發展了庫利的思想,提出我們所屬的社會羣體是我們觀察自己的一面鏡子。米德的研究奠定了符號相互作用論的基礎。這個理論認爲,人們以符號設想他們在別人看來如何,從而使自己的行爲符合於設想的表現。

蘇聯心理學家認爲,對他人的認識和對自己的認識關係密切。自我知覺來自於主體對外部社會環境的評價、規範和規定,不來自主體自身。對他人的認識和對自己的認識有相似的規律和機制,如定型、投射、歸因等。對自己的認識開始於個人對自己身體表現的認識,而後才認識到個性特點,反映的準確性隨年齡而增加。

自我概念是一個整體,包括認知成分、情緒成分和評價意志成分。自我概念可區分爲現實的我(當前對自己的看法)、理想的我(應當成爲的人)、動力的我(力求達到的)和幻想的我(可能條件下希望成爲的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