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剩義》

清 費伯雄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五臟傳腑之咳

經曰∶五臟咳久,傳於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胃乃脾之妻,故脾咳必傳於胃。胃受邪則水谷不安,故發嘔。長蟲常處胃中,嘔甚則胃氣逆而不降,故長蟲亦隨氣而出也。加味二陳湯主之。

加味二陳湯

(自制)橘紅(一錢)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二錢)白朮(一錢)苡仁(四錢)枳殼(一錢)砂仁(一錢)蘇梗(一錢)花椒子(二十四粒)姜(三片)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膽爲清淨之腑,肝邪中之,則膽不安,而汁內沸,故所嘔皆苦水。西清湯主之。

西清湯

(自制)桂枝(五分)梔子(一錢五分薑汁炒)蘇子(一錢五分)桑皮(二錢)杏仁(三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茯苓(二錢)蒺藜(三錢)鬱金(二錢)姜(三片)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肺與大腸庚辛金也。風陽外爍,肺熱移於大腸,更兼風入空竅,宜其咳而遺矢矣。當培土化熱,兼以熄風迴風養髒湯主之。

迴風養髒湯

(自制)沙蔘(四錢)蘇子(一錢五分)枳殼(一錢)前胡(一錢)桑葉(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苡仁(四錢)橘紅(一錢)貝母(二錢)荷葉蒂(一枚)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小腸下口接大腸之上口,小腸化則大腸通,小腸咳則氣達於大腸,故下焦濁氣不時宣泄也。潔宮湯主之。

潔宮湯

(自制)沙蔘(四錢)茯神(二錢)遠志(五分甘草水炒)歸身(二錢)麥冬(二錢)貝母(二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白朮(一錢)砂仁(一錢)姜(三片)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尿膀胱津液之腑,咳則氣不能禁而遺溺也。加味茯菟湯主之。

加味茯菟湯

(自制)茯苓(三錢)菟絲(四錢)杜仲(三錢)破故紙(一錢五分)當歸(二錢)貝母(二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白朮(一錢)杏仁(三錢)核桃肉(二枚過口)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氣逆也。久咳三焦俱病。聚於胃者,胃爲五臟六腑之本也。關於肺者,咳必動肺,面浮氣逆,皆肺病也。通理湯主之。

通理湯

(自制)當歸(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苡仁(四錢)枳殼(一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厚朴(一錢)青皮(一錢)桑皮(二錢)砂仁(一錢)蘇子(一錢五分)姜(三片)先生批《醫學心悟》雲∶“喘病甚多,而皆非善症。治喘之法,不過一降一納盡之。上焦之有餘者降之,使不得反逆,而清肅之令行矣。下焦之不足者納之,使歸其窟宅,而根本之園地固矣。”先生所批,較葉香巖所謂實喘在肺、虛喘在腎之意,更爲明顯。祖怡注。